我有一个同事,老公家在江苏徐州农村,婆婆九十多高龄去世,她回去奔丧,回来直接病倒了。她说这丧事办得,能扒活人一张皮,太累了。
她说那边一般的白事,前后至少需要5天,超过7-10天的也有,规矩、过程真是太繁琐了,开销还巨大。
老人去世了,首先要专门请人“看日子”,有一个基本的说法,就是“单日老、双日埋”、“双日老、单日埋”,日期要岔开;还要避开儿孙日、儿媳日、女儿日等等,再加上风俗禁忌,算来算去,就把入土的日子排到五六天、七八天之后,有的家里儿女多,需要回避日子多的,还要拖很久。
这样一来,即便火化后,老人也要在家停放,按照风俗习惯,老人没入土,子女就得披麻戴孝昼夜守着,谓之“守灵”,身心疲惫;
人累不说,家里白事破费也很大,因为在家里办仪式,上门帮忙、吊唁的都是客,来的人越多越好,来人哪怕拎着一刀子烧纸,都得回敬一盒烟,这样一来,烟、酒、饭菜、灵棚租用、乐队等开销也不小。
老人在家一天,就是一天的破费;遇到天热、暴雨、大风的反常天气,家有白事的事主真是太难了,唯恐失了礼、看着花钱如流水,还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她说婆婆家是正常人家,如果一个家境不错、又无子女的老人去世了,那白事的耽搁就更长了,村里人过来帮忙的,坐在家里吃,这种现象叫“吃绝户丧”,什么时候把家当吃完了,什么时候发丧,有的时候能吃半个月。
我原来觉得,我们这地方办丧事就够复杂了,正常三天左右,第一天停一天等亲朋好友来,第二天火化,第三天很早就出殡。摆三天流水席,吹响的一直不停,直到把人送走。和同事老家一比,我们这还算简单的。但这看似简单,也要花费不少,就目前的消费水平,一场丧礼下来,没有个万把千的,根本下不来。
现在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程序是越来越复杂了,也不知从哪冒出那么多讲究人,张嘴就是规矩,且这规矩越来越繁琐,浪费的钱财不计其数。人死了送一程,这个无可厚非,但弄一些类似表演给人看的节目,你也演,他也演,演得真事儿一样。移风易俗,简化流程,真是势在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