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郭敬明的第一部作品是《夏至未至》,读的第一部却是《幻城》,初中那个时候的自己大概跟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有着明媚的忧伤,整天怀揣不可言说的心思,喜欢看着窗外发呆以及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假装自己是柔肠百结的诗人,所以对伤情的故事很有共鸣。
但真正了解郭敬明却还是在高中,高一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小镇,那时的自己胆怯不安,面对着那里的一切都觉得格格不入,意外的发现一家图书馆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于是周末便有了去处,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书,往往面对着一排排的书架不知所从,大多时候硬着头皮随手拿,感兴趣了就看,不感兴趣便放下找寻下一本,直到找到自己所认为的有趣的书,往往因为找寻就浪费了大半时间,但自己却乐在其中。
他的书摆放在青春文学一类的书架上,当时只有幻城,书皮很好看,第一次很快就翻完了,了解了大概故事便不再想去重温,直到同桌某一天递我一本书,说很不错,送给我看了,当时也是颇不在意的收了,放了很久才在无聊的时候拿起,现在想起我当时真的很浅薄,以为了解了基本就是掌握了全部,全然没在意之中的细节趣味。
后来便是尊它为太岁,放在枕头下面,枕着它梦着它。
高二的时候看的夏至未至,读之前就知道那是一本悲伤的书里面是悲伤的故事,我从不喜欢悲剧,因为那会影响心绪,但因着是郭敬明写的,他的文风向来那般,我想我当时真的很喜欢他的。
怎么说呢,开头美好的像万物盛开一般,结尾却悲哀的如同万物凋零,看完后心里一阵压抑,却是想哭哭不出来,让我郁郁寡欢了好一阵儿。
他的《小时代》,《悲伤逆流成河》,《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贯穿他所有的文字,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在暗夜或者黎明或者黄昏之中写下那些文字的,那些情绪是不是也压得他喘不过气,但我觉得他却十分强大,让自己再经历一次那些彻骨的悲哀与绝望是多么的艰难只有他自己知晓。
回忆起来那时候的我真的喜欢他的东西入骨,即使我跟那些人截然不同,但我大概就是想寻求别人与我的不同罢了。
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我知道,其中藏着万千惊喜与心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