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奴隶
书中从房奴,爱奴和职业安全感奴隶三个方面阐述了人们对于安全感的依赖。人们因为害怕所以经常会给自己设定很多墙,把自己框起来,把自己束缚起来,来获得虚伪的安全感。而且,我们还过分依赖于外界的给我们定的条条框框,我们总认为外界定的那些规矩是我们安全的标准,最后我们就会沉浸于虚妄之中,而不能自拔。破除安全感的魔咒,主要有以下六条:1. 小范围尝试,2. 远离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 远离恐惧 4. 恐惧保险箱 5. 成功日志 6. 触底反弹。 当然我觉得恐惧保险箱,成功日志说的太过形式化。破除魔咒,我觉得其实就是尝试,远离安全感,破除恐惧,想清后果,多想想自己成功的经验,触底反弹。
有趣的生活
这章我觉得略有点鸡肋,大概的意思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那些无趣之人觉得生活无趣,且没有胆量尝试新鲜的事物。有趣之人勇于尝试,凡事都会干的津津有味。但是我觉得我们那些无趣之人害怕尝试,其实还是安全感作祟,倒不一定真的觉得生活无趣。另外找到持续的兴趣,我觉得其实也有待商酌,毕竟很少有永恒乐趣的,至少我是这样。而且后文也说,很多的开始不一定是好事,貌似和这里也有点矛盾,所以我觉得人其实像一棵树一样,得有主干,主干一定要稳,一定要粗。但是一棵漂亮的树也一定枝叶繁茂,所以要去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就一定要尝试不同的事物,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心智模式
这章我觉得写得很好,当然,也有很多书也写了类似的篇章。比如说《少有人走的路》中就说过人生地图的作用,还有《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也提到了,人从受刺激到做出反应之前的积极主动原则。都是这样,我们有我们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我们做出刺激以后的反应。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的心态和反应。而且心智模式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我们需要不停地修正我们的心智模式。文中提到的心智模式的更新也很精彩,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首先我们要去分析我们的心智模式对不对,然后去想为什么不对,问题出在哪,然后当再次发生的时候看看我们想的对不对,最后成为成熟的心智模式,融入自己的血液。
成功学
整篇说的就是成功学骗人的一些手段,然后告诉我们成功是生命的速度,不是高度。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感觉大概是成功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在进步就好了。不过,我不是很认同,虽然这样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自尊心,自信,但是也容易懒惰。要知道惰性毕竟都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那么你怎么知道自己进步的如何,如果,说只是成功是生命的速度,那么我怎么知道我的速度是快了,是慢了,还是刚刚好呢。我觉得这篇揭露了成功学的故事的一些掩盖的东西很好,但是矫枉过正了。
职业规划
其实我总感觉这章不是整本书的核心,但是这章写得很详细,我觉得应该是作者职业的原因,所以写得很多。其实我觉得文中的有一句,我就不是很同意,说招收新人的时候宁可要不要钱的,技术不是很好的人。因为他们更热爱这份工作。我觉得有点过于理想化了。作为反驳,我有两个问题,说宁可少要钱的人,你确定他真的了解这个行业吗,有没有可能这是他和技术好的人竞争的手段呢。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我技术好,我还不能获得应有的收入。为什么我的技术会好,最有可能的是我付出了更多地努力,按概率说我也应该比别人更喜欢这个行业。抛开这些,文中后面说的确实有点作用,告诫我们要认清行业背后的东西,不要被表面蒙蔽,多去了解。
不开心
这章分析了一种病态的行为,就是受害者心理。这章我觉得很有趣,也剖析了这种心理背后的一些东西。其实总体而言就是《少有人走的路》里面说的承担责任,责任失衡有两种心理疾病,一种是神经官能症,一种是人格失调。不过我觉得这章中说到了受害者心理的收益很有意思。确实受害者最大的希望是获得同情,发泄,但是同时把控制权交了出去,换言之,在你倾诉的时候如果对方告诉你你这样是不对的你会觉得无法理解,憎恶那个人。说白了对外界产生了依赖。受害者心理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有四条,1 推卸责任,2. 安心做坏事 3. 分享获得同情 4. 绑架别人。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可以用改变心智模式的方法,改变受害者心理这种病态。
幸福的转换
这章其实主要表达了我们如何改变我们和父母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坚持自己,善于沟通,让父母理解,从而达成一致。
尝试
这章虽然不长,但是对于我的震撼很大,因为他赤裸裸地讲清了我的毛病。等死模式,我总是害怕自己不够完美,不够好,害怕丢面子,所以开始等待,结果等待以后更害怕,害怕后又等待,陷入了等死模式,这种心理导致我不敢向前。一个好的开始可能事半功倍,坏的开始也许是事倍功半,但是不开始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所以勇于尝试,比停滞不前好很多。
成长
最后一章的主旨就是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去做。要明白人的价值,是由内在表示的而不是外在,最后要保持平衡。
写在最后
这本书作为一本豆瓣高分书籍,我觉得介于心灵鸡汤和心理学之间。作者用自己的的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以及很多案例,分析了我们成长中的很多思维的障碍,读完以后,很多观点确实对我触动很多,比如,我明白了我的受害者心理以及等死模式。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还是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认同,书中举出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了很多人到最后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清一色的这些人,才顿悟之前都是金领,高管,成功的商人,包括作者自己也是在新东方小有名气。但是作者没有给出一些,小人物,甚至在常人看根本是屌丝的人,但是还是很成功的案例。说到底,我觉得仓廪实而知礼节,人还是有一个标准,你只有到了那个高度,才会去想,才有能力去想,完成自己的梦想。就好比,《1942》里的女人那样,为了饼干和别人睡觉,人家难道没有梦想吗,有啊,但是都要饿死了,你跟我谈这些有意义吗,先要活下去,才能想如何活得更好。而且,我并不觉得自我评价只能由内而外,我觉得既要有社会评价,又要有自我评价。如果只是自我评价,那么当你做坏事情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对。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一读,有些观点也很适合学生去看,在走向社会之前算是先打个预防针,但是豆瓣如此高分,我觉得确实有待商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