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遇而安》——孟非的唯一人生回顾,一个过来人的逆袭

《随遇而安》——孟非的唯一人生回顾,一个过来人的逆袭

作者: 向上喵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8:59 被阅读115次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孟非的一本书,《随遇而安》。孟非说,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

       我们先来说说孟非。其实从自传中,可以看出孟非在少年时代其实非常平庸。在中学时代,孟非的理科成绩非常差,甚至分不清考试的内容是数学还是物理,只要是不写汉字的科目,成绩就会特别差。这要是在我们平常人的眼里:得,这孩子算完了!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有后来的孟非呢?且听我说完。

《随遇而安》封面

  孟非的理科不行,文科成绩可是与生俱来的好。就如当时在他读初三的时候,参加了南京市的作文比赛,轻轻松松获得了一等奖。他的这种在文科上的造诣,其实在后来他能在新闻界建树也有帮助。这种学习上偏科的现实,让孟非的大学梦破灭。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的孟非又能找到什么工作呢?这就要提到,他在印刷厂的那段日子。

       印刷厂位于南京城南的城郊结合区。在那段时间孟非感受到了阶级意识,同样也让孟非认识到自己正处于哪个阶层——社会最底层。在和厂长一通大闹之后,孟非摔门而去,结束了这段印刷厂生涯。最后,因为他的爸妈都在电视台,他进入电视台当临时工,他后来自己也坦然,当时绝对没想到自己会在新闻这条路上走这么远。进电视台后的孟非由于自身的勤奋和对文字的敏感,也许还有印刷厂经历的驱使,慢慢开始了人生攀登之旅。当然新闻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随遇而安》这本书里面还提到了一些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读,文字很轻松,并不沉闷,完全以当故事来读,因为孟爷爷对苦恼描述很少,对一切都极为乐观。

       可能有人还是会疑问,孟非这一路走来,是不是有些戏剧化?他这些经历,在常人看来可能都是如同是一个故事——你看看就行了呗。但是我想说的是孟非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功成名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自身的文科优势。他的文科绝不是仅仅说语文考高分,像现在的一些文科状元一样。比如当时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的张红军教授写过一篇《本色孟非》,在文章里面他就讲到孟非“旁征博引,表达精准”。在《南京零距离》任主播时,每天的《孟非读报》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每天一千多字,光是写出来就不容易,同时还要收视率高,没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做不到。同时在他的待人接物上也能够体现出来,在《非诚勿扰》节目现场,他总能三两句化解现场尴尬。比如“看来你的运气是差了点,别太在意”、“从刚刚24号的表现,我们理解了4个字:争取幸福”等,从中看的出来孟非在处理这些东西时都很自然。孟非能把一肚子墨水喷的如此有腔调而又不做作,这就是他安家立命的本事。

然后,就要说到时代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对人才需求比较专业。什么叫专业?比如电视台的工作分工,你负责编辑就只要负责掌握编辑相关工作。这样即使一个人理科不行,还是可以靠文科优势立命。而在如今却强调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他的那个时代大不一样。同时,90年代改革开放正在进行,人们的思想在开放,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理所当然要追求精神享受,没事儿看个书读个报什么的,自然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百万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孟非自然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最后,要说的是孟非的学习能力。他在电视台当临时工的时候,仅仅一年,凭着能吃苦和聪明劲儿,跟着老摄影们学会了摄像、剪辑、写稿、配音。同时由于他懂计电脑,知道如何打字、用电脑办公,相比那些仍用手写稿的新闻人,这也成为他工作上的优势,足以与一些老新闻人竞争。而且,结果往往是孟非胜出,因为他自身仍然有诸多因素支撑着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我们不妨想想,当时那个印刷厂的员工,我们现在能叫出名字的,只有孟非,而剩下的,忙忙碌碌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并不被很多人记得。大多数都是平庸的一生。要给别人留下印象,先改变的只有自己。

人们常说,从一个孩子小时候就能看到他长大的模样。其实并不科学,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人人都是先知。

孟非的随遇而安,表面是一种妥协,可实质上是一种主动的迎接未来。 未来即未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让我们用文字交朋友!

相关文章

  • 《随遇而安》——孟非的唯一人生回顾,一个过来人的逆袭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孟非的一本书,《随遇而安》。孟非说,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人生回顾”。 我们先来说说孟非...

  • 13/50本 【2016年读书】13/44周 《随遇而安》

    阅读书本:孟非《随遇而安》 阅读时间:2016.5.9-5.15 阅读的目标:通过孟非的人生经历,来感受随遇而安的...

  • 《随遇而安》–––孟非

    随遇而安,首先这书名就很吸引我。 孟非,一位幽默睿智的代表派人物。 认识孟非,是从非诚勿扰开始。在节目里,观众亲切...

  • 读《随遇而安》小记

    孟非的《随遇而安》看到一半时,我问先生一个问题,“姓孟”的人你认识几个?先生脱口而出“孟非”,随后我还补充一个“孟...

  • 随遇而安

    在读孟非的《随遇而安》之前,我所理解的“随遇而安”,是年老者对环境的与世无争,淡然处之。 但孟非对此词又有了新的定...

  • 读孟非的“随遇而安”

    5小时40分钟,一次酣畅淋漓的读书体验。 这就是《随遇而安》的读后感。 认识孟非是从非诚勿扰开始,或者应该说知道孟...

  • 孟非の随遇而安人生

    没有敲字之前,在纸张上把这些年口中最喜欢的作家一一列举出来,比如:南怀瑾老师、朱自清、冯唐、余华、黄菡,但是回想这...

  • 《随遇而安》见孟非

    有幸在2014年的时候去过《非诚勿扰》现场,见过孟非真人,那个时候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有明星光环的主持人,只是听说文...

  • 读,孟非,随遇而安

    孟非文中说,不要指望自己父母。更多靠自 己。

  • 像孟非那样去逆袭

    刚开始看非诚勿扰是看美女,现在看是看孟非。 今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孟非的这本自传,名字叫《随遇而安》,一口气读完,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遇而安》——孟非的唯一人生回顾,一个过来人的逆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u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