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十遍,虽然早已剧透甚至连对话都了然于心,但还是每次看完都意犹未尽。每部电影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滋味,如果用食物来比喻,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餐麻辣火锅,一直有料可以加,时不时被麻辣得眼泪鼻涕齐飞,却仍然拼命往汤里捞东西,一阵饱食朵颐后倍感畅快人生。
奇怪的是,每次观看我都将其当成第一次,每次看完都当成是最后一次,可以用“百看不厌”来形容我对这部影片的喜爱。我不想写什么影评或《观后感》,因为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我想谈谈电影中的“救赎”,这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感悟的哲学。往小里看这是影剧中主人公安迪的一段独家人生故事,放大看,这是人的生命缩影。
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这部影片的几个画面吧!
当典狱长翻开安迪的那本《圣经》,里面小斧头的形状跃然纸中,我觉得那是敲开制度腐败牢笼的一把斧头,虽然嵌在《圣经》这本书里,但是人性向往自由的那种追求是束缚不了的,这是一种人性的救赎。
当安迪打开音乐让旋律在整个肖申克监狱里悠扬飘送,那是心灵的一种救赎。安迪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一首莫扎特的名曲“费加罗的婚礼”回荡着,数百名囚犯和狱警都伫立在广场上,望着音乐飘来的方向,似乎忘记了人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这是对执念的救赎!
瑞克根据安迪的提示,在山顶拿到那封信和盘缠,我看到瑞克对未来的憧憬,对自由的向往。他最终与安迪在海边相会,他们奔跑着迎向对方,那一刻他们挣脱樊笼彻底放飞,与不公与黑暗的抗争宣告结束。历经沧桑苦难之后,迎来全新的生活,我看到最后的镜头是辽阔蔚蓝的海洋,这是一种自由的救赎。
典狱长最终举枪自尽,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他罪恶深重,只能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进行赎罪,这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的救赎。
当安迪抖落裤管里的沙粒,慢慢挖掘出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冤屈也在一步步得到救赎。
当安迪在化粪管道中匍匐爬出来,在河里尽情地清洗自己的时候,反抗得到了救赎。
当老布在关了几十年后,由于适应不了社会生活,他最终选择上吊自杀,留下了一句“老福特曾经来过”,这是对他自己一生过去和体制的救赎。
当典狱长奋力将石头扔向海报,逃跑通道显现出来的时候,那一刻他震惊得眼神更多透露出恐惧,压制和权利得到了救赎。
当瑞克申请了假释,装出来的悔改和言辞激烈的无所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者反倒获得了假释认定。虚伪与真实的人性暴露无遗,这是真理的救赎。
当安迪领了影子人的存款扬长而去,他获得了他应该得到的补偿,或许这还远远不够,善良得到了救赎。
囚犯们懒散地在屋顶上喝着安迪差点用生命换来的啤酒,惬意地享受着午后阳光,虽然只是一罐啤酒,但是对于罪犯来说是天大的奢侈,辛苦与幸福同时夹杂在一起,光明得到了救赎!
经过安迪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新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让每个人都可以像自由人一样在图书馆汲取高墙外自由的空气,通过书籍让思想翱翔,与别人的灵魂互关,知识得到了救赎!
用这部影片的一句话作收尾吧:“一定要记住,让你再难过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这是对人生意义的救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