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的内容是第13节课: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和第14节课: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
在第13节课中,黄老师首先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景,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讨论这则材料所蕴含的话题,充分理解事件的价值;再根据规定的话题讨论材料的加工和处理;接着围绕一位学生的写作讨论其优点和不足,并进行再度写作的初步思考;最后简略讨论故事叙述的多种可能。这样的思路安排依循自由写作的基本规律,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感知到了写作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写作体验和积累。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出学生尽可能丰富的想法,引发学生对材料所蕴含话题的多元思考,以及对各种思路和不同详略安排的设想。这节课是其共生写作理念的充分体现。
在第14节课中,黄老师借助一位同学的作文《我为应试狂》,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层级推进。教师先让学生熟悉习作,了解写作,点评分析其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接着借助习作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之后引导他们选择文体,思考立意的角度。在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表达,使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激活,学着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朵,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着写作过程。
这节写作课课前意识充分,从学生中选取写作资源,共生原点的选择恰当。选择这篇习作作为教学凭借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写作意识,从学生中来,能引起共鸣,而且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能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这两节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材料或习作开阔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多角度立意,从不同文体展开写作。同时也启示读者,要关注教学原点的选择,关注学生的原初体验,教师也要有自己对写作原生的直接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