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关高考教研的事情很多,南菁名师团昨天也以官方的形式正式由市教研室下了文件,加上前几个文件(市学科名师团、县级学科名师工作室、市县学科联盟、兼职教研员团队等等),都是正式的很官方的,文件里面章程条例和考核奖励样样都有,由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还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不但高大上,而且接地气。看样子,今年市上的教研年提法不是隔山喊空,而是下马走路。估计未来效果应该是有的,不过这几天我总有一种感觉,这许许多多的活动在落实和推动力方面好像有点不舒服。首先是看不见各团队具体教研活动的落地和持续,半年过去了,很多组织或团队没有组织过一次研讨或相关活动,除了交计划和写总结和编造活动及陈果,没有实际性的活动开展。其次,各组织之间没有一定的通整性,谁做谁的,没有关联性,即便同一学科都是这样,有点战国时代的感觉。第三,平时不培养,不指导,也不见听课,修改教案,做总结的时候,一个得奖的老师就成了所有各种组织的成果,一棵桃树,春不见施肥工匠,夏不见浇水师傅,待到秋天却看见一群下山摘桃的猴子们。第四,没有很好地调动和运用学科组长的优势。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长达3--4小时,如果我们的各种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结合起来,就会落地坐实我们的各个活动的目标,但现实是,很多团队成立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科组长的管理、资源、执行力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没有把学科组长吸纳进组织内。各个活动负责人有的(领导)没有时间组织活动,有的(一般老师)没有能力或号召力去组织活动。第五,政策没法落实,所有活动的组织人的相关待遇政策在学校是没法落实的,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难处,结果挫伤了活动负责人的积极性,走场子走形式的事情就感觉很正常的了,呜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