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费了自己整整三年的时间,才终于实现了我的北大求学梦。回望这一路,我虽然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但是焦虑和痛苦一刻都不曾远离过我。甚至,我两鬓的头发都在这期间白了好几缕。
当我手拿着那装在红丝绒信封里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很真切地感受到我确乎是幸运地达成了自己这三年来日夜心向往之的目标。原本我以为,很强烈、很饱满的快乐会把我包裹起来,要很久很久我才能从那种快乐的氛围中平复下来。
然而,除了只是感觉心悸了一下子,我预想了无数次的那种快乐,却并没有准时到来。
犹记得,幼时蹚过一处小水洼的快乐都可以轻易地把心装满。
如今,这咬牙坚持良久才达成的成就,也不过是一刹那的激动。
我不由得开始思索,成年人的世界何时知乐?
常言道,知足常乐。
但处在三十未满的年纪,我还不敢轻易地对当下所处的生活阶段感到知足。
虽然,我早已不再把成为‘大人物’作为人生理想去奋斗,但我却是很害怕自己会在自设的舒适圈里活成咸鱼。
不甘愿做咸鱼,只是追求一种上进、积极的生活状态,这成了我们很多人成年之后的人生愿望。
我无数次在心底里告诉自己,忘了那些到达不了的远山吧,就专心达成这新的人生愿望就很好了。每一次,我跟自己对话完,我都会觉得浑身是劲,好像我一下就拥有了很多力量,可以去完成通往人生愿望之路上的种种具象化的任务。
而这些任务难易不同。易的很轻松就完成了,但是完成过后心里并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难的要很艰难、很痛苦才能完成,而达成时的喜悦早已被一路的疲惫和焦虑冲淡。
所以,不敢对当前阶段的生活表示知足,为了更容易的获得达成目标后的快乐,我选择一种平凡、易达的生活目标。但即便是目标设定得如此质朴,我却也很难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事实上,我是很不想自己生活的快乐越来越少。所以,我很愿意开动脑筋去想法增加我生活的乐趣。
何时知乐?我又把这个问题又放到脑海里反复思考了很多遍。
我发现,一定不是年龄增长了快乐就来了。反而是,年龄越大快乐越少。
为什么呢?
想了很久,我还是想用心灵的富足来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你会反驳我说,不知事的孩子哪懂什么思想、灵魂,他们却能时刻快乐自得。对此,我的回答是,心灵纯粹的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擅长捕捉散落在生活中的美。而擅于发现美并珍视美的人,心灵如何不富足?
我们会发现,成年之后我们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也受限于更多的条条框框。追求美的生活主旋律自然就被其他更世俗化的目标所替代。
我们忙于学业的提升,忙于升职加薪,忙于结婚育儿,忙于养老送终。。。。。。我们的眼睛,都被集中地用于去寻觅为人处事的诀窍,去探寻功成名就的奥秘。
一路下来,可能真的会有所成就。但往往成就的却是一个不再快乐的躯壳;而如果不幸一无所成,那就更谈不上心知快乐何味了。
因此,我就在想:如果我想变得快乐一些,是不是我就应该偶尔静下心来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被我忽视的美。
比如,凝神静心,在旁晚时分望着落日洒下的余晖,备好纸张笔墨手写一首灵光乍现的诗歌。
比如,放下手机,睡前捧一本语淡情浓的散文品读。
比如,只是任大脑漫无目的地思索,只是沉默不语地凝望着静物,或者只是热泪盈眶地回忆过往。
或许,我就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生活的细节里原来潜藏着这么些美好。
然而,悲哀的是,我们很多人长期被焦虑和烦躁裹挟,已经很难再摒弃心中的浮躁去静心捕捉生活中的美了。
虽然,我们痛苦于这不知快乐何时有的生活状态,也深知消解这种糟糕状态的种种办法。但是,我们就是陷于无趣生活的漩涡了——想活得快乐,却难以拾起勇气去做任何改变。
自然,不知快乐何时有的生活状态就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因此,何时知乐呢?
这个问题,我想我们不能求助于自我以外的世界来解答。
我们只能问自己是否有勇气逃出现有的生活状态——去找寻美,去感知乐?
齐氏唐菖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