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金龟换酒》是《藏地白皮书》的作者傅真的又一部旅行日记,记录了她和丈夫毛铭基辞职环游世界的第一站,拉丁美洲。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就非常喜欢,甚至自动脑补了下一句:最好金龟换酒,最难快意恩仇。前段时间下载了电纸书正准备看,同事就慷慨地借了纸质书给我看,实在幸运。读完之后的心情,果然如预料中一样,久久难以平复。因为傅真不仅文笔好,金句频出,她笔下的拉丁美洲,也让我难以忘怀。
这次正好趁着国庆,来聊一聊旅行这件事儿。
我对旅行总有一种蜜汁向往,早在小学毕业那年就雄心壮志地和几个当时的朋友定下大学毕业后环游世界的约定。虽然现在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当中的几个朋友也几乎没有联系,但仍然自顾自地为旅行这件事赋予了神秘的浪漫色彩。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想过去西藏,想过去北欧看极光,想过去澳大利亚看美人鱼,甚至想过埃及金字塔,甚至在埃隆·马斯克推出月球旅行计划之后,还不自量力地想过去月亮上看看。唯独没有想过要去拉丁美洲。
哦,准确地说,是除了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毕竟当时看《飞屋环游记》太震撼。
我对拉丁美洲的概念,大概就和铭基同学在后记里说的一样:“仅仅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我的话应该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危地马拉城巴士枪击案或智利矿难救援的新闻发生地”。用一个词来形容,应该是极度危险的第三世界国家。
当然了,傅真笔下的拉美也并没有变成人畜无害的世外桃源,仍然是危险的,危险到他们很多时候都不敢当众拿出自己的手机和数码相机,怕遇上抢劫,危险到你只是作为局外人拿着书阅读,都忍不住为他们捏把汗。
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两位拉美作家,一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是博尔赫斯。什么感觉呢?
读不懂。
如果说读加西亚·马尔克斯我还只是被《百年孤独》的人物关系绕晕,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我是直接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因为看不懂。“魔幻现实主义”真是对他们笔下的世界相当贴切的形容词。我一直挺疑惑,怎么想象出这样的生活呢?
原来,与其说想象出这样魔幻的生活,不如说他们本身就经历着这样的魔幻的生活。书里的拉美,有一种让你甘愿冒着这种危险,也想去看看的魔力。
原来旅行,可以这样精彩和有趣。
可我回想起自己之前的几场旅行,却没有这样的感受。旅行归来,没有提笔向全世界宣告我有我开心的冲动,大多只是累和无聊。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我的旅行不这样有趣?如何才能让旅行变得有趣呢?
用傅真的话说,有以下两点:
第一、“你必须有能力(财力和体力)去你真心希望抵达的地方。”
傅真在书里记录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旅游经历:在活火山上玩火山滑板洗泥浆浴,在亚马逊平原寻找野生动物,去波托西地下九层的银矿探险,花整整六天的时间登上罗赖马上,再花四天的时间徒步穿过印加古道。
而我为数不多的几次旅行,基本可以总结为六个字:拍照、吃饭、坐车。这么一想,我的旅行哪里好意思叫作旅行呢,顶多是换个城市和朋友一起聚会玩手机。难怪我现在对外出旅行的热情逐渐消散,放假宁愿宅在家里。
但仔细一想,目前的自己,是无法体验书里这种旅行的,不仅钱不够,身体也不行。就拿罗赖马来说,现在的我,上个五楼楼梯都喘得不行,六天的登山肯定撑不下来;每个月还要靠花呗和借呗过活,自然也没有乘坐直升飞机上去的财力。所以,对那里的美景再向往,也只有坐在家里百度照片的份儿。
如果说财力不够还可以选择穷游,那体力不够真的是致命了。像我这样宁愿躺着上网,也不愿出门健身的人,哪有环游世界的福气。
所以不是旅行无趣,是我自己无能。
第二、“有一个理解我的人愿意与我一道去真实的世界旅行。”
傅真说的那个人当然是她的铭基同学。他们不仅有一段浪漫得不行的爱情,同样有令人羡慕的契合度。
她想辞职去旅行,他二话不说就答应陪她一起去,并且定好辞职的时间,在那之前拼命地工作攒钱。而我们自己,有多少时候能遇到这样一个理解你且愿意陪你一起的人呢?
就像我哥,已经很理解我了,我们也时常因为工作时间的冲突而不得不放弃很多一起出行的机会。比如这个国庆本来定了和他去秦皇岛参加同学会,顺便去北京玩。结果因为我要加班,现在他得先回家陪我玩,然后再一个人去秦皇岛。憧憬了很久的北京之行,就这样被“加班”二字轻易地打败了。
所以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出行,实非易事。
而志同道合有多重要呢?我的理解是:再美的风景,一起看的人不对,都是白费。我还记得有一次几个好友出去玩,其中一个临时出了点小问题,就搞得大家整个旅行期间都不太开心。
最后一点,傅真没有说,但我从她的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你要有能看懂这个世界的学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美景只需要你用双眼去看,但美景背后的历史和成因,却需要你在旅行之前熟稔于心。
我哥常说,你要是不了解甲秀楼自明朝而始的沧桑,就是到了现场去看它,也觉得这不过一座普通至极的楼。而当你知道是因为当年王阳明的弟子曾在此办学,才取了这个名字。那你远远隔着几条街看一眼,都能感觉到甲秀二字的深意,忍不住会心一笑。
我有个当历史老师的朋友也常讲,去人文景观前,最好先看部纪录片,不然你看那些东西,根本看不进去,只会觉得无聊,甚至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生出傲慢来,逢人就抱怨:我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就为了来看这玩意儿?
傅真在描述阿根廷国舞探戈的时候说,这种原本出生卑微舞蹈,并不像其他的舞种一样传达快乐分享喜悦,而是表达悲伤和不满。底层人民无处发泄内心对于腐败、失业和不公的怨恨,于是带着严肃的表情,充满激情却毫无爱意地跳着探戈。虽然舞者的腿部和臀部看似充满情欲地交缠在一起,上半身却保持着冷静的距离。
所以她看探戈,会忍不住感叹阿根廷人民对自己国家的衰落那种无处安放的哀怨;而我看探戈,只想着:哇,穿得好少,腿好长。看久了可能还会想,我干嘛花钱来看这个?在家里吹着空调连着wifi不是看得更开心?
说白了,因为无知,而缺乏参与感。
不只是旅行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最近几年,越来越能感觉到学识的一大妙处:让你和周围的世界产生联系,由此更能在这看似普通的世界里瞧出深意来。也就不至于总觉得无聊。
我之前听了一本讲透明玻璃的书,说它出现之后,人类才发明出望远镜,第一次看到浩瀚宇宙;才制作出显微镜,第一次看到构成世间万物的分子原子。自此,我再看到玻璃,都忍不住暗自赞叹,这毫不起眼的小东西,竟曾背负过上启宏观宇宙,下开微观世界的使命。你说面对这样厚重的历史,怎么能忍住不会心一笑呢?
胡适有一句话我非常非常喜欢,叫作: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真理和美景一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都难以在有限的一生中穷尽全部。但生活和旅行一样,每多了解一点儿,就多一点参与感,就多一分欢喜。
如何把旅行变有趣,就能如法炮制,让生活变得更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