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用自己的规则,把时间密度提高到最大
时间密度讲的是使用时间的效率高不高的问题,就是做到专注。有效的一分钟比无效率的一小时更有收获。
若晨老师在轻社群讲了孩子放暑假之后,每天的时间计划表都被打乱,很多事情也没办法按计划完成。
一般人就会抱怨为什么放暑假,自然就会产生焦虑,并且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若晨老师却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做到了专注,充分高效的陪伴孩子。
她说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要在朋友圈分享她跟孩子的暑假生活,包括亲子共读,亲子互动等等。
这样做了之后,整个假期就是有趣而有价值的,哪怕这件事再普通,你也能从心底激发出热情,自动自发的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享受过程。

吉田医生就是这么做的,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高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有微笑就能持续努力(微笑能成为走向明天的活力,即使事情不能顺利地进行,我也能满不在乎,这就是我赋予有价值的时间。)
✔不被“时间管理”的魔咒所束缚(若晨老师在孩子的暑假中就看出来了,先提高眼前的时间密度,度过有价值的时间。)
✔制订使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计划(可以使用萌薇手帐体系管理。并做到早睡早起)
✔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记得若晨老师也讲到过,就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把早晨必需要做的事情准备好,比如半杯凉开水,明早穿的衣服等这种小事。)
✔不被一些“常识”占用时间。(我的执念在于非得用大块的时间学习,陪孩子阅读,手工等,否则我只能拖拖拖,我的时间黑洞就在这里,终于找到了。)

✔为了细微的心情交流而不惜时间(这个有感触,萌薇老师做头发的一次,如果我是理发师,我绝对不惜赚钱的时间好好跟萌薇老师唠唠。正所谓,猴子看到香蕉和钱时,拿起了香蕉,不知钱的价值是一个道理。)
总结:
挤出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时间更重要以及增加时间密度,赋予时间意义。
特别喜欢大石头、小石头和沙子来给时间密度举例子。非常形象生动,看到了时间合理搭配的情景,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时间挤挤还是有的,关键是你想不想学的心态。
先有认知和思维上的改变,才有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