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迪士尼通过官微发布消息,称《花木兰》确认引进中国内地,将在影院上映。虽然具体日期没定,但有关方面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关方面包含甚广,有发行商,有众多院线经营者,还有数以万计的刘亦菲粉丝天仙粉儿们。
《花木兰》这部命运多舛的电影,原定档今年3月北美院线上映,后因新冠疫情多次改档。
在迪士尼官方宣布北美和全球别的一些市场的发行策略是跳过院线,于9月4日上线流媒体Disney+后,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首先就是普通用户遭遇到的价格问题。29.99美元看一次线上电影,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有点太贵了。
北美电影院的票价基本在8美元左右,一般情况下只有周末场才会有12美元的价格。而迪士尼一部线上播放的电影价格竟然是线下电影院价格的两到三倍,在很多人看来,由于疫情导致经济如此恶劣情况下,迪士尼的做法无异于抢钱。
其次是北美改为线上播放,在没有开启Disney+服务的国家和地区将保留在院线上映的可能。
迪士尼+的订阅服务,是从2019年11月12日开始在美国推出的,并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推广到几乎整个欧洲。
订阅用户每月花费6.99美元左右(欧洲是6.9欧元),可以看到所有拥有迪士尼版权的影视作品,包括漫威、星球大战、皮克斯、迪斯尼和国家地理。
光是Marvel电影,已经很令人兴奋了,因此Disney +的业务开展一直顺风顺水。
但在《花木兰》改为Disney +播出后,尤其是线上和线下播出时间比较近,盗版日益先进和快速,这对于电影票房的产生就构成了很大威胁。
影院一般都会在新片上映前发生物料等不小的销售成本,都需要电影产生的票房来买单。
而一旦电影转为线上播出,那么电影院受到的损失首当其冲,特别是原本将要在二三月份上映时很多影院已经产生了不小的成本,这些都无人买单。
因此《花木兰》将在很多地区转为线上播出的消息传出后,很多院线老板都表示了愤慨。一位法国影城老板怒砸《花木兰》电影广告展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甚广,足以说明影院方面的愤懑。
迪士尼也有自己的苦恼。
迪士尼近年来主打的真人版电影,每每都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2019年7月8日迪士尼释放了《木兰》真人版的第一支预告时,取得了预期内的轰动全网和中外影迷反响强烈。
今年春节过后,《花木兰》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北美和欧洲进行了大范围的广告宣传,预告片甚至登上了美国春晚超级碗的直播现场。
3月份还进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该片在电影院的上映顺理成章。
主演刘亦菲更是从年初开始就几乎上遍了欧美顶级杂志的封面。
尤其是在成功登上《VOGUE》四月刊封面人物,让刘亦菲成为首位解锁VOGUE CHINA的85后国内女星,也成为第11位完成内地"五大二小女刊"大满贯的国内女星。
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
出钱的当然是迪士尼。
据悉,《花木兰》的电影拍摄制作和宣发成本已经突破了2亿美元!
而且从3月中旬开始三度撤档对于投资方的打击极大,因为每一次宣布定档,都需要投入大量宣发资金和物料,而不能如期公映,这些投入就打了水漂。
而且影片拍摄完成后,演员已经拿着片酬走人了,但出品方则需要通过票房才能回笼资金。像《花木兰》这种大片,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都高,钱都是从银行贷来的,一旦不能及时还款,成本的增加是足以令迪士尼崩溃的。
因此权衡利弊,《花木兰》在欧美通过线上付费播出是迪士尼自保的“最佳选择”了。
不过2亿多的成本支出需要有700万人次付费看《花木兰》,才能以保证《花木兰》不亏本。
尤其是去年荣升世界第二票仓的中国内地。
尽管疫情过后重启的内地电影院表现距离疫情前的票房天差地别,但形势在好转是每个人都看见的。尤其是为救市,《八佰》已经第一个冲上“火线”,“饥渴”已久的电影市场亟待大片来拯救。
《花木兰》的定档国内上映,也保证了电影成本回收的极大可能性。
不亏本的只有刘亦菲。
从两年前迪士尼轰轰烈烈的全球选角开始,刘亦菲就得到了高光关注。
尤其是今年开始后的几个月内,在大多数电影工作者都因疫情宅居在家时,刘亦菲几乎是全球影人中唯一被聚焦的明星。
《Vogue》在发布“刘亦菲Vogue首封”微博时曾说,她是迪士尼第一位无需等待王子来拯救的女英雄。
这些资源和厚待都是其他国内明星想都不敢想的。
电影几次定档撤档,每一次刘亦菲的大头照、海报都会在网络上出现,曝光率无可比拟。
一直以来仅仅以“小龙女”形象被很多粉丝推崇的刘亦菲,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代表作,《花木兰》很有可能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
不管电影最终在全球各地影迷面前以什么形式播放,刘亦菲都是最大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