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马克西莫夫是谁了。
可是,当大家翻阅建国后的美术篇章时,50-90年代最有成就的油画作品赫然出现在眼前,它们均出自中央美术学院在1955-1957年开办的一个著名油画训练班——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而这个班的指导教师就是马克西莫夫。
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马克西莫夫先生所任教的油画训练班,对中国的油画专业建设(素描、油画写生和创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西莫夫在中国的油画训练班学员名单有:魏传义、于长拱、汪诚一、秦征、武德祖、何孔德、王恤珠、袁浩、谌北新、王流秋、高虹、陆国英、冯法祀、任梦璋、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王德威、俞云阶。
后来的艺术实践中,他们都成为卓有建树的中国油画大家。
中国教学期间,马克西莫夫还以苏联和欧洲的油画教学体系为蓝本,协助中央美术学院制定油画教学大纲,健全油画教研制度,建构基本符合油画教育的、循序渐进且明确的教学计划,使中央美术学院乃至全国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克西莫夫 佛罗伦萨西诺里广场 45cm×69cm
马克西莫夫来中国时不过43岁,身材单薄,个头不高。在油训班里论年龄,他也就比班长、徐悲鸿的高徒冯法祀稍大一点;论个头,他要比后来创作《起家》成名的詹建俊矮一头半,以至于詹只能不自然地在俯视中倾听他指教。
然而,马克西莫夫平易的教学态度、旺盛的工作热情、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幽默的语言表达,使学员为之折服。许多人回忆,马克西莫夫教学非常卖力,虽然他在华的工作重点是油训班,但他同时还兼顾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的业务进修,等于另有一个“校外油训班”。
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毕业展时朱德委员长与全体成员合影。
马克西莫夫在中国的许多作品大多就是这样和学员们一起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是中苏美术交流的历史见证,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新中国油画教育史上一部生动直观的“原版教科书”。
建国初期可供作为油画教学使用的图片比较匮乏,更无从谈起欧洲油画原作,马克西莫夫就常和学员一起作画,通过示范让他们了解油画的物理性能和表现技巧,他娴熟的色彩造型能力则常使高低围挤在周边的学员发出啧啧赞叹。不仅写生模特如此,即便是在夏日骄阳进行的外光写生训练中,马克西莫夫也一如既往地和学员肩并肩工作。在田间地头看不出他是一个苏联专家,而更像一个普通农民,光着膀子,手持画笔,挥汗如雨。
另外,许多当事人对于马克西莫夫很会讲课这一点也印象深刻,著名油画教育家艾中信回忆说,马克西莫夫讲课非常动听,学生听得很过瘾,因为他不仅能够结合画面问题有的放矢,而且还常常以欧洲美术史的经典作品和名家流派为例,阐述他们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而这正是当时多数教员限于客观条件而难以具备的。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靳尚谊也曾多次谈到,正是马克西莫夫使他对“什么是结构以及如何表现结构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使他对造型的理解和实践开悟了许多。
1993年,马克西莫夫在莫斯科逝世。之前,他一直希望能回中国看看,但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在他的画作上辗转地实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画廊,蔡国强偶然看到了一幅中国少女的肖像画,一看署名,发现竟是马克西莫夫。这之后,他一直留意收藏整理马克西莫夫的作品。2002年,《蔡国强收藏马克西莫夫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及上海美术馆举行,包括油画、素描、水彩、水墨在内的91件作品及照片、画册等文献悉数展示,以他在中国完成的作品居多,其中还有一幅齐白石的肖像。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