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弗大学通识课程《快乐学》当中,人类的快乐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官快乐,通过物理层面的外在刺激所形成的快乐,可以及时体验和满足,最容易获得的那种快乐。

第二个层次是幸福的快乐,是牺牲眼前,及时享受的感官快乐,去得到更好的回报,比如,种一片果树很辛苦,但是若干年之后可以为他人送上甘美的果实,给自己创造丰盛的财富。比如养育孩子,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每天忙碌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就会觉得很幸福。这些都是幸福的快乐。
第3个层次是意义的快乐。前两个快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快乐,意义的快乐则是以服务他人和贡献社会为主的快乐。比如,做志愿者,服务他人,比如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行为等等。
三种层次也是三种模式,教养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孩子,不要停留或沉迷于感官的快乐,而要去追求幸福的快乐和意义的快乐。改变了对快乐层次的追求,在不同的快乐层次当中切换,就相当于是在不同的快乐模式中改变和切换。
当然,三种快乐,只有不同,却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虽然我们要教导孩子不能沉迷于感官快乐,要去追求幸福的快乐和意义的快乐。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感官快乐的必要性。比如当你又累又饿的时候,去满足口腹之欲,得到感官的快乐,就可以让你重新复活,能量满满的投入下一轮的战斗。
所以爱自己,要学会在不同的快乐模式中切换,用恰如其分的快乐模式,满足不同状态当中的自己。
让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成为快乐的父母,养育快乐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