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什么才是听话?应该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吧。一般比较少用听话这个词语来形容学生,尤其是在站位还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听话可能会和天性有些许距离。因为孩子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框的太刻板了。
当然,如果在规则,规矩,规范这三者巧妙结合,也就是说社会,家庭,学校的发力点在一个方向时,评价一个孩子听话,未免不会是一件好事。
很明显,这次的开头,就是那种看到了一些现象,但由于书读的少,见解不够独特,思考不够有深度,但又想说点什么,无奈也就只能表达成这样的结果。赤裸裸的。
拖了一个月的单位体检,趁着今天只有一节课,赶紧去了一趟。因为这周再不去,就过期了。这不,才在去的路上,就收到信息说某某某排队开溜,没有去上课,后面让学生去喊回来的。回来就“一窝端”,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听话不听话的事情了,已经是规则边缘化,严重点,可以说是无视学校规矩了。不杀住这把火,会蔓延更广。
说不生气是假的,有点太不让人省心了,似乎也是这个“神奇圈里”,思维活跃,也是“鬼点子”多,俗称搞事情。你永远很难想到,他下一步会给你出个什么教育难题,等你接招。
生气归生气,在不去上课这件事情背后,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逞英雄主义者。他跟我们说,他这可以经常不去上课的。好啦,知道被供出来,这下着急了。赶紧出来说,没有没有,我那都是吹牛的,我没有经常不去上课,只是有时搞卫生搞完就没去上体能课了。
有跟风者。哎呀,有人“邀请”我不去,那我就不去。应该没关系的,就是那种有人托底的感觉,好像是“从众心理”。是他喊我不要去,跟他一起玩的。所以我就没去上课。
不过反思一下自己的管理,还是可以再调整一下的,可能会更好,不会让他们钻空子。安排小朋友(男女各一人)上室外课(体育,跆拳道)清点人数,有情况第一时间告知。但第七节课不上课的,下周开始我是完全可以搞定的。卡在时间点去。
之前是因为对于打扫卫生的学生,本意是让他们承担起责任,一定要打扫干净为止,哪怕是没有打扫好,也要搞好才能去上社团课。中途处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去了,偶尔到教室看个三四趟的样子,督促提醒一下。
大部分人是就这样督促提醒就可以了,最多也就耽误一下下第七节课的时间。而无形中,这种模式反倒成了那几个孩子磨洋工的好帮手,悠哉悠哉地收拾,可以不用去上课。或者是借着帮忙,也没有去。第一次发现时,提出了整改意见,第二次第三次明显好多了,也就掉以轻心,以为“改邪归正”了。料想,又冒出来了。有些小牛小羊,你不看着看着,就跑偏跑没了。
所以,以后打扫卫生,只有课间和课前的5-10分钟(经过验证,这个时间是足够完成的)。在这个时间段,所以的事情都要到位,如果没有,那就先上课,下课后再来慢慢磨,慢慢磨……
对于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总是在不断变化,我们也要不停地修炼。头疼影响思考,但还是不影响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