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坐着无聊,再次打开“简书”刷着自己感兴趣 能吸眼球的书友文章。一个名叫‘写作的技巧’作者,发表了一篇《如何练习写作的基本功》的文章。初看一遍后,觉得自己尚未领悟本意,又划上去从标题一句一段,重看了下来。
想写而无写的痛处作者为了更好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文章分为了几个小节。其他几节虽也让我很有感触,但真正直戳我痛处的却是这第二节‘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的内容。
现在的我,每逢动笔或者敲字母键时,能完美表达出来的恐怕就只有“。”和“?”这两个标点符号了。明明外面的阳光给楼房车辆披上了一层金纱,明明午饭后三四同事坐在绿化坛边颇感舒静。金阳,郁草,小车,闲人,一个很好的短文素材,点开简书创作界面,屏幕上却迟迟不见一个词素。
常见用的千余个汉字我也能读能写,别的书友能用他们勾描一幅阳光下的美画,而我却只能用他们写出四五年级的小明日记。以前就懵懵懂懂,直到今天看到了作者对“积累”的概述,才算彻底明白自己想写而无法写出来的痛处之源了。
再华贵的钢笔,要想划出墨迹,就得保证他里面有“水”可流;再经典的素材,想要变为美丽文章跃在纸上,显在屏上,就得靠“作者”的以前的字句功底。如同喝醉酒的人,肚子里没有提前准备好的食物,吐出来的并只能是又酸又涩的胃水。
所以,平时手上写的就得多,生活观察的更要细。等到肚子里的积累多了,再遇到好的素材时,景,则有高低,远近可诉,人,则有穿衣,脸型可写,三四字词成信手拈来,排比夸张手法一气而就。
想写则有写,有写则能写,这便是我看《如何练习写作的基本功》第二节后的最深层感悟,亦是我多记多看为之“积累”的奋斗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