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伴你学历史
伴你学历史8——西周的封邦建国

伴你学历史8——西周的封邦建国

作者: 穿裤子的草鞋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4:11 被阅读0次
宜侯夨(cè)青铜簋(guǐ)      西周(公约前约11世纪——前771年)

       簋,读作:guǐ,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宜侯夨(cè)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54年6月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炖山出土,经修复成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经研究考证,该器铸造于西周康王时期,在器内底部铸有铭文12行共120余字,及记述周康王改封夨于宜地为宜侯,同时赏赐祭祀用的香酒、代表征伐权力的弓矢及宅邑、土地和奴隶之事,反映了西周“封邦建国”这一重要的政治制度。

宜侯夨(cè)青铜簋(guǐ)底部铭文:铭文的内容为:“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察看武王、成王伐商图,又看了东方地图。康王对宜地进行了占卜之后,面向南,命令虞侯矢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红色弓一张,红色矢一百,黑色弓十张,黑色矢一千。赐给你土地,包括川、田地和宅邑。赐给你人口,包括王人、和庶人。”宜侯夨为感激和纪念周王朝的封赐,特地铸造了这件宝器。

       

      经过了牧野之战、周武灭商,建立了西周,但是广大地区仍盘踞着强大的商人势力,因此,在西周创国之初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铲除商人的复辟势力和巩固新生政权,因此“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也就孕育而生。所谓“封邦建国”,《左传》中称为“封建亲戚,以蕃为屛”。从分封的对象来说,周初的分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对商代各地原有方国进行的册封《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克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又命商纣之子武庚继续统治殷商遗民及部分王畿([jī])地区,等等。这样的分封,实际上是对旧有各地区势力在新兴王朝中的政治地位的一种变相承认,其本身并不包含实际上的土地与人民的授予。但是通过这一方式,周王就能够建立起庞大的王朝。另外一种是分封对周王子女、同族、亲戚和功臣的分封,也就是周天子授予以上这些人土地,建立封国,以屏卫王室,受封者即是诸侯,通过这一方式产生的诸侯国,是一些新建的地方势力,是周王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而采取的政治措施。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71国,普遍国家的范围都是比较小的《孟子·万章下》载,“公候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其中比较大的有鲁、齐、燕、晋、卫等,这些诸侯国好比周国一个一个武装据点,对于维持王朝的全国的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使周人控制住了商朝原有的地区,而且势力、影响得以不断扩大。

     分封制度还对诸侯与周王的臣属关系进行了规定。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诸侯的军队要捍卫周王的安全,周王出征,诸侯要率军协助,诸侯征讨蛮夷获胜,要向周王进行“献俘”仪式,表示胜利的果实属于周王。周天子作为天下的共主,在王室势力强大的时候,能控制住这些分封的诸侯,诸侯也不敢礼越,也在尽自身勤王的义务,但是到了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再也没有能力控制诸侯,最终出现春秋战国大国争霸的局面,这也是西周在当初推行“分封制”未曾预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伴你学历史8——西周的封邦建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jf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