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若是昏聩,难侍候,倒也能理解,可心明眼亮的,就好侍候吗?!领导,若是暴脾气的,难侍候,还能理解,可人称仁义的,就好侍候吗?!
西汉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帝、景帝父子,当称得上“仁义之君”四个字。
但这看法,若是让他二位手下的一对父子周勃、周亚夫来说,或许有不同意见。
汉高祖死后,汉廷经过一段的动荡,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同谋划,尤其是周勃进入北军大营,发动军士,左袒拥护刘氏,最后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
因而,可以这样说,若没有周勃的挺身而出,刘室天下能否化为吕室王朝,且不说,但远在代地的汉文帝,肯定是上不了位的。
立下如此大功的周勃,最后的结局呢?!晚年被污蔑造反,汉文帝下令,将其抓入狱中,受尽狱卒折辱,掏钱行贿,才逃得一条老命。出狱之后,生死不惧,刀头舔血,征战半生的老将军,感慨道:“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卒之贵乎!”
周勃的二儿子周亚夫,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为防备匈奴,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卿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因治军严谨,周亚夫让亲自犒劳慰问将士的文帝眼前一亮,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任用周亚夫,他是能胜强敌的将军。”景帝即位,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定叛乱。
或可如此说,若无周亚夫,西汉会不会提前结束,不一定,但吴王刘濞把景帝推下大汉帝位,可能性倒真是很大。立此大功,可周亚夫最终还是步上了父亲的老路,甚至结局更惨。
公元前143年,因其子为步入老年的他,买了百幅陪葬的甲盾,被人告发。受到牵连,被廷尉召去审问。绝的是,廷尉扔出个创造性的畅想——欲到地下造反。
廷尉问道:“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廷尉言道:“你就算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去谋反吧!”
最初周亚夫被召,入朝问话,便要自杀,其夫人阻拦,这次又受如此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勃父子忠心耿耿,两造汉室,可最终一个被指谋反,狱中受尽凌辱,虽然逃出生天,仍战战兢兢度过晚年;一个因买了陪葬之品,被指“地下谋反”,绝食呕血而死,唉,一声长叹,此可谓:领导难侍候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