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确实不容易把握,一直到上课之前我还在思考该怎么去讲?给学生教什么?
讲课的时候在处理了预习的任务之后,我把开课的第一部分放在了对标题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滴水就是我,我就是作者,我化身为一滴水,那这种构思本身是非常新颖的,为什么我要化身为一滴水?而不是一朵云一片树叶呢?我讲到了水对于丽江的重要性。作者以水的视角独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时间的跨度之大,空间的范围之广,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再次说到了这滴水的三生三世。
最后将本文与其他三篇文章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本文在写作的时候注重更注重的是人文的内涵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告诉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我们是一个角度,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们更应该遵从那些能为我们带去更多文化,更多知识的人文古迹,这样对我们人生来说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如果再上这一课。
我将以为什么我要化身一滴水为主问题,以此串出构思巧妙、视角独特、结构紧凑、第一人称,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
首先说这滴水对于丽江的作用,以水著称引用资料。
其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寻找这滴水的游踪,跨越时空;因为是一滴水,它可以在玉龙雪山顶部,可以是在冰川中沉睡好多年,可以在落水洞沉睡几百年,经历它的前世今生,使文章有展现作者构思巧妙;因为是一滴水,所以它可以从雪山的雪变作冰川化为一滴水流经丽江,它的形态是自由的,多样化的;它从玉龙雪山上流到山下流到丽江坝的草甸子上、落水洞、四方街、中河、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金沙江、大海,这样作者的由上到下,视角有仰视、俯视平视,视角非常自由。它在前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后面展现了丽江的新貌,使丽江从古代到现在,从城外到城内到城外,所到之处既有所见,还有所闻所触,全方位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用一滴水,它可以连接时空,使行文角度多样化,更自由,更独特。因为是一滴水,它可以它一往无前向前流去,所以跟随它的所到文字点到即止,使得文章非常凝练紧凑,不拖带水。
这滴水就是我做这些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表达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用我第一人称更能容易表达作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比如文章中有抒情句,直接抒情,还有更多的将自己的情感体现在语言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赏析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文中浓浓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可以用课堂练笔。请你化身为家乡的一种物,仿照本文的特点赞美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