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有电吗?
:贵州是云南的吗?
:贵州是甘肃的吗?
:贵州有大学吗?
:贵州是一个市吗?
…………
诸如类似的问题络绎不绝,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是该为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感到悲哀,还是无奈问题发问者的尴尬。大多时候极易把想象换做先入为主,我也曾经问过“内蒙古真的住在蒙古包里吗”之类的问题,一个印象在脑海里呆的久了,自然就成真的了。渐渐学会了不去解释,自嘲着调侃:我们那穷得什么都没有。今天发了一条说说之后,没想到收到那么多在外上大学的同学“无奈”,突然想要写点什么。并不是想要为落后做推脱,但如果这里的文字能改变哪怕一点点曾经对于贵州的印象,就足够了。
曾经我也试图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问,为什么至今还有这么多所谓边远山区的孩子过着这样的生活,初中政治课上老师提及的她们曾经去看过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牛奶,第一次喝就闹肚子的孩子至今还停留在我的记忆中。光鲜亮丽的都市和遥远深处的大山,就如两个格格不入的世界。但是当我真的远离这个无数次想要挣扎挣脱出来的小城时,才知道最远的距离是回家的距离。高铁跨过好几个省,看见一片片绿葱葱山林时,我就知道快到家了。第一次跨越两千多公里从天津回家时,我才第一次体会她这么穷的原因。倘若把每个省必做人的话,正如人的天赋各异,每个省天然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其发展。架在山脉之间的一条条道路所花费的投入不知是平原地带的多少倍。为什么我们可以不歧视不那么聪明的人,却要对拥有的禀赋不那么有利的省市抱有偏见?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似乎一瞬间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甚至还从心底佩服先辈在这片土地上开辟的生存地带。
道路的不畅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落后,还有思维的局限。“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全无道理。的确,经济的落后,牵绊的教育,比如贵州高考生如此众多,一本录取率却很低;医疗及人的素质都是一系列阻碍发展的短板;思维的局限就像大山一样的挡板阻碍着进步;大多数出来学有所成的有为青年似乎也不大愿意回去。但是近年来,大数据的推进、贵州持续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交通便捷带来的旅游业的发展,都让我对她的未来充满期待。固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难题,但是我依然相信,时间会见证贵州的腾飞。尽管落后,依然在努力,依然在追赶。
倘若阅读之后的你,对于贵州不再仅有诸如最开始的印象,即之我幸。倘若你也曾经和我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愿日后能够从容接受贵州落后的现状,但可以自信回答,我们在努力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