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讲四圣谛(二)
主讲:JK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 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我礼敬法。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念诵三遍)
1、苦谛是什么意思?
苦谛:五取蕴是苦。
2、五取蕴为何是苦呢?
因为无常的都是苦的,五取蕴是无常的,所以在佛法里,五取蕴就可以是苦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只要五蕴身心还存在,苦就不可避免。
3、按照五取蕴是苦的角度来说,灭谛是指什么?
既然五取蕴的身心是苦,那么,只有身心消失永远不再生起,苦才会彻底的熄灭,所以,当这一世的五蕴终止,而不再生起新的五蕴时,也就是我们进入涅槃的时候,就是苦的熄灭,这就是灭谛--涅槃。
在南传里,把涅槃叫作“不死之境”,因为涅槃是不生也不死的。
什么叫“不生不死”呢?
因为,进入涅槃后,不再有五蕴出生,自然也就没有五蕴死亡。有身心出生,才会有身心死亡,没有身心出生了,还会有身心死亡吗?涅槃里是没有五蕴存在的,进入涅槃后,永远不会再有五蕴产生,所以也不会有五蕴消失,这叫作“不死之境”。
有人问:涅槃里既然没有五蕴,那到底有什么呢?
佛陀回答:涅槃是怎样的状态,你自己证得涅槃的时候,自然会知道的。也就是说,涅槃后的状况,是佛陀不允许提问和思考的十四个问题之一,就是“十四无记”之一。这十四个问题,是佛陀禁止我们好奇和思维的问题,因为是无益于解脱的问题。
4 从五蕴身心就是苦的角度而言,集谛是什么?
(1)集谛=苦因
(2)既然五取蕴就是苦,也就是说,产生五取蕴的因,就是苦因。(要注意:产生五取蕴的原因=苦因。)
首先要了解,苦因就是“发生五取蕴的因”;
然后了解,发生五取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3)发生五蕴身心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总的说来是:惑业苦;如果只选一个最重要的说,就是“贪爱”。阿含经上说:集谛是贪爱。这两个答案,一个详细全面,一个省略,但都可以。
(4)集谛是什么呢?
已经说明两个答案:1、集谛是贪爱;2、集谛是惑和业;还有第3个答案,最详细的就是,十二缘起中的几支。
十二缘起中讲了集谛。十二个缘起支,比较复杂,我们该如何理解十二缘起中所讲的苦因呢?应该把十二缘起归纳为什么?
惑、业、苦三个类别,说十二缘起是三世两重因果,也是对它的一种理解。
惑3:无明、贪爱、取
业2:行、有
苦7: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
偈颂:“爱取无明惑,行有二名业,除五余七支,一一皆名苦”。
“无明缘行”中的“缘”是什么意思?
“缘”在佛法里就两个意思:1、认识;2、条件。
无明缘行:以无明为条件发生行;行缘识:以行为条件发生识;以眼根和色境为条件发生眼识,叫作“眼色为缘生眼识”。
无明缘行,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无明发生行。十二缘起支,就是前面的法缘起后面的法。
5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五取蕴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烦恼”和“业”二者的作用。烦恼和业,导致了五蕴身心的产生,导致了苦的产生,那么,烦恼和业是如何发生五蕴的呢?
以前我们说过:只要内心还有贪爱等烦恼,那么我们的身心行为,就会成为产生来生生命的“业”,也就是说,只要你内心还有贪欲,只要这个贪欲没有被连根拔除,哪怕它是暂时不显现的,那么你的任何行为,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都会导致你有来世,导致你有下一生,贪爱就是烦恼的一种,这就是“贪爱”导致“业”的过程。
这里很关键,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有个人修禅定,他禅定修地很好,能够用定力让贪爱暂时不生起了,那么,这个人能不能断除轮回呢?
学生:不能。
老师:为什么?
学生:没有完全断除贪爱,贪爱是轮回的因。
老师:对,很好,只要贪爱没有被完全断除,无论它是否显现,你的任何行为都会成为“业”,都会成为导致你死亡后继续出生的那个力量,这就是“爱取缘有”,这就是贪爱和业,业和来生五蕴的关系。
什么人不会发生这样的“业”呢?
四果阿罗汉,他完全没有贪爱了,所以他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导致来生的“业”,都不叫作“业”。阿罗汉名为离欲阿罗汉,就是没有贪欲的阿罗汉,阿罗汉不造作任何的业,所以他不会有来生。
6 贪爱对于轮回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阿含经里说“集谛是贪爱”的原因。
(1)那么问题来了,贪爱是什么东西,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贪爱是对五蕴的贪着,作用是推动,给业力加油。
老师:嗯。比如,小志看到一堆金钱,他很喜欢那堆钱,想拥有这堆钱,这就是小志对金钱的“贪爱”;再比如,某个人很喜欢某个异性,想拥有她,这也是一种贪爱。
总而言之,贪爱就是对五蕴的贪着。贪爱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五蕴身心,也可能是别人的五蕴身心,也可能是非生命的色蕴,总之,贪爱的对象就是五蕴。
(2)我们从“贪爱的对象是自己的五蕴身心”来分析,贪爱是如何生起的?我们为何会贪爱自己的五蕴身心呢,原因是什么?
“小孩子的有毒玩具”的故事。
由于小孩子对玩具的性质是无知的,所以他把这个有毒的、有害的玩具错误的认为是一个好的、有益的东西,所以他才会贪爱这个玩具,对这个玩具贪爱不舍。
同样的,我们为何会对自己的五蕴身心贪爱不舍呢?
因为,我们对五蕴身心的真相是无知(无明)的。我们在无始的轮回中,都不知道五蕴身心其实是一个“无常、苦、无我”的东西,是一个不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会对它贪爱不舍,也就是说,因为对五蕴的“无明”和“我见”,导致了我们对它的贪爱。
简单的说,无明是发生贪爱的原因,无明(及我见)导致贪爱,对某些事物贪爱,就会对某些事物嗔恨,其它各种烦恼都来了,然后,贪爱导致业的发生,业导致来世生命的发生,这就是“惑业苦”的过程。
(3)我们是因为对五蕴真相的无知(无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五蕴(我见),从而导致对五蕴发生贪爱,从而导致业和轮回,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如何能够令来生的五蕴身心不再发生呢,如何令这个五取蕴苦彻底消失呢? 能否从“集谛”的过程,推理一下“令苦消失的过程”?(苦=五蕴身心=轮回)
实际上,了解了苦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就可以推理出苦熄灭的过程。
(i)要想让自己没有来生,首先,就得让自己的身心行为不成为“业”;
(ii)要想让自己的身心行为不成为“业”,就得彻底断除贪爱;
(iii)要想让自己对五蕴身心不再发生贪爱,就得看到五蕴身心的真相。
比如那个小孩子,如何才能不再贪爱那个有毒的玩具呢?他必须要等到长大心智成熟,真正了解到玩具的材质是有毒塑料,知道玩具的真相后,才会真正放弃对它的贪爱,他知道玩具的真相的同时,对玩具的“无知”就消失了。
同样的道理,既然,对五蕴的贪爱,是由对五蕴真相的无知(无明)和错误认识(我见)导致的,那么,我们如果用某种方法,看到了五蕴的真相,在看到五蕴真相的同时,对它的无知(无明)和错误认识(我见)就自然消失了。
大家注意:“看到真相”就是“明”,“明”就是智慧,“明”就是“无明”的反面,也是“我见”的反面,“明”也叫作“正见”,不过是出世间正见。
总结:我们对五蕴的贪爱,是由对五蕴真相的无明和错误认识导致的,所以,只要我们想办法用智慧看到五蕴的真相,那么,无明和错误认识就会消失,对五蕴的贪爱就会消失。
7 道谛
道谛的关键,就在于“看到五蕴的真相”。
达到涅槃的方法道路,就是“道圣谛”,令我们不再有来生,彻底终止轮回的方法、道路,就是“道圣谛”。按照经典说,道谛是八圣道,或者三十七道品。
回到我们前面所说的主题:达到涅槃的关键,在于“看到五蕴的真相”。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地方不理解,整个佛法就不会真正理解,我们只有看到五蕴的真相才会到达涅槃。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看到五蕴的真相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看到这个“五蕴的真相”呢?
要想看到五蕴的真相,我们得去主动的观察身和心。直接观察身体的现象、心理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作“内观”,也叫作“四念处”。用这种方法,有一天就可以看到五蕴的真相:无常、苦、无我。
观察脚的运动、观察站立,请问,这个是不是对五蕴的直接观察?(你们可以思维体会一下,修习“行禅”和“看到真相”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讲解,请问大家,修习内观(四念处)的目的是什么?
看到五蕴的真相,五蕴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对,我们修习内观,就是这个目的。
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对于脚的抬起和落下的“觉知”,只要持续地训练下去,而且方法正确,那么你现在的这个“觉知”,就会逐渐发展为“观智”,这个“观智”不断地发展,最后就会成为“圣者的智慧”,那时就会看到五蕴的真相,你就会证悟四圣谛,而成为初果圣者。
你现在对于脚的移动的“觉知”,就是那个看到真相的“智慧”的前身,大家明白吗?那么,我们现在凡夫在内观中训练的这个“觉知”或“观照”怎样才能发展成为“看到真相的智慧”呢?这是有过程的,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有一个次第,叫作“十六观智”。
愿以此功德,永离诸愚人,随彼善知识,得证般涅槃。(念诵三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