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梦知道答案》,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本书,是通过每天的复盘,意识到自己心理的黑暗,有些东西连我自己都无法接受。
我是一个怕给别人造成麻烦的人,有些东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说出来别人不一定能理解,反而会遭到攻击。所以也就不愿意也从不 放心跟别人说起。
这样下去带来的后果,负能量和负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爆发带来毁灭性灾害,好在我及时悬崖勒马。多谢剽悍读书营,如果不是邀请到虚舟老师分享的复盘,一定不会醒悟这么早。
这件事情要从我的工作中说起了,现在的工作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我每天都在痛苦中,之前一直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直到开始记录工作日志。
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划分,把每天所做的事情都用纸和笔记录着,一周以后查看,原来我每天忙碌却没有高效产出的原因,竟然是每天都在做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
(这些事情原本不属于我的工作,全是W安排给我的,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永远都有救不完的火)期间跟他沟通过很多次,都没有很好的结果。
我们的思维对立,彼此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虽然很多时候我服从了他的安排,其实内心是不情愿的,一次两次可以忍受,每天都是这样,导致周一上班不是头疼就是出各种各样的状况。
站在他的角度也一定觉得,为什么我就那么不听话?为什么我就不能乖乖的按照他的来?为什么A解决方案明明可行你们都不去做反而质疑我?
我觉得忙不代表生产力,不以产出(结果)为导向的工作都是耍流氓!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工作100%被别人控制,你什么都懂,你什么都会,那你来啊?!何必还请我呢?
自认为还是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了,为什么却始终无法融入这样的团队?仔细观察了每一位同事,他们唯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听话,照做,哪怕明知是错的,不做任何反抗和挣扎。
几乎从他们身上明晃晃的看到他们未来的人生,从前我不相信命运、八字这一说,直到最近看了其他的文章,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你只需要看他有没有愿景。看他未来是否幸福,就看他的童年。(如果没有觉醒,生命就是轮回的过程)
二丁目帮我解梦之后,我已经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只是对人的心理很好奇,我也很想走出现在的困境,刚好武老师在这本书也讲到这一点。
‘’如果你一直被人要求按照别人的意志来生活,这样的时刻你就有愤怒,你需要表达出来,捍卫自己的疆界、忠于自己的存在。若你没做到,你就是在失去你自己、背叛你自己,同时,愤怒还是产生了,但不能指向外界,反而指向自身。
内疚、羞愧、自卑……这些东西日积月累最终就导致极度糟糕的心境。最后失去了自己,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忠于自己的内心,你的存在本身就被否定了。
我无选择、我无自由、我无存在。”
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看到这一章节忍不住跟同事分享,也想知道更多他们成长的故事,为什么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去做违心的事情呢?(这件事情背后一定有原因)同事跟我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从小家里就有很多兄弟姐妹,自己是最大的,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做姐姐的就要让给妹妹。
长此以往,她就失去了自己,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她也是付出最多的一个,反而不怎么讨喜,自己也过的累,孩子的调皮、工作的压力,让她无心再打扮自己,经常穿黑色的衣服(很瘦,显得特别渺小)。
其实这是一位很有创作型的人,她画画特别好、烤的鸡翅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我之前从来不吃鸡翅的一个人啊),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靓点,也没有自信。
更可怕的是,眼中没有自己。觉得自己丝毫没有价值,所以领导、老公让她干什么她也懒得反抗,听到这里我很心疼,现阶段我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的鼓励了,最主要还得她自己真的想改变。
安全感和控制欲
第二个便是我的上司了,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对各领域都有或深或浅的研究,两年时间阅读2000+本书籍,他是我们公司曾经的销冠(现任XX部经理)。
当初决定来这家公司,就是因为找到同频的人。他已经40多岁了,却仍然每天学习,每天健身、思维开放,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我也很感谢有这次一起共事的机会,学到了很多东西。
昨天他带着儿子来我们办公室,为此买了好多鸡翅和水果,看到他对儿子那么宠爱,他儿子害羞的躲着我们,他都能铺捉到儿子的心理活动,看他带着它玩游戏,怎么打怪……
其中有一个环节,大家在分西瓜的过程中,有位女同事性格比较着急,问他:宝宝,你要不要吃西瓜啊?”小男孩看着她不说话,他说:“他想吃又不好意思说,哈哈……”
“不说话就不给他吃”。他亲手拿了一块喂他,帮他擦嘴,这个动作真的是暖到我了。
当时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哇,好羡慕你啊,你爸爸对你真好,我小时候如果这样的话,我爸早就大声吼我了”
“哈哈,你太惨了,不过我也一样,我爸爸对我也很严厉”
原来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一瞬间突然特别能理解,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们都有极强的控制欲,性格色彩中,我们都是大黄色性格。
在生活中经常因为一丁点小事儿跟身边人争执,其实问题不在别人身上,习惯了童年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当外界有一丁点不如意的时候,就像回到童年自己的愿望不被满足,被忽视的感觉,因为内在的匮乏、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导致的不安全感。
内在的小孩和父母分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种矛盾,如果对方是一个习惯依赖的人还好,如果对方和自己一样就变得十分痛苦。
一个人想抓住另一个人,但抓的太紧了,另一个人就会有窒息感。对我来说不能做自己,对他来说我是不受他控制的异类!我时常在想,岂止是我与他的矛盾呢?其实每一种人际关系中,都存在一种矛盾:既渴望融合的瞬间,又渴望独立的空间。
原来每个人的痛苦都有迹可循,
建立情感链接
学习接纳自己和对方的负面情绪,才能让情感链接,让活力在体内流动,也在关系中流动。
我决定一周出去一次,结交新朋友,负面情绪及时表达,(之前的误区)不要觉得浪费别人时间、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什么的,你在倾诉的过程中,情绪得以宣泄,亲密关系也会越来越稳固。
我宅了这么多年,已经陷入一个死循环,这本书拯救了我。希望也能拯救你。
网友评论
2.应用小标题的排版使文章重点突出,立意明确。
3.小建议:第一部分缩减或者考虑加一个小标题,最后一部分作为总结的存在会更好,否则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2,作者通过两个人物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讲述了寻找自己的过程。
3,作者说:“我宅了这么多年”,打开自己心扉走出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吧!
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只是在茫茫的人海中漂浮,有的人慢慢的迷失了自己,有的人在固执的寻找着自己。
“找到自己,认清自己,哪怕我注定一生平庸,起码我知道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