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渭水徐公,一个博物馆探险家。订阅我,和我一起走向更大的世界吧!)
今天,山西省公安成功追回文物晋公盘。晋公盘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晋文公特制的礼器。这一下,一些人暴富的梦想破灭了,在不久的将来,一场牢狱之灾正在等着他们。
晋公盘(图片来自网络)晋公盘的内侧,安装着大量圆雕青铜动物。最神奇的是,这些动物能在原地,向任意角度进行转动。在那个铸造技术相对原始,尚未成熟的时代,这堪称是巧夺天工的作品了。
在历经了夏、商两个朝代,以及西周的安稳和动荡后,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历经长期的发展,中国人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他们先将孔雀石中的铜冶炼出来,再添加被融化的锡,然后他们将青铜汁浇灌到模具中,将青铜器铸造成型。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根据青铜器的不同效用,根据需求改变铜锡的比例。
铜锡比例(图片拍摄于山东淄博齐文化博物馆)因为铜锡合金被命名为“青铜”,所以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铜的含量要高于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青铜这款合金中,金属锡才是主角。如果用来当做钟鼎之类的重器,铜的含量会更低一些。在打造兵刃时,为了追求韧性,铜的含量才变得更高。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铜器的外形,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改变。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明显别具一格。它改变了青铜器的设计思路,并引领了战国青铜器的流行风。
青铜器外形变迁(图片来源于山东淄博齐文化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从春秋后期开始,青铜鼎的腹部,开始变成了占据空间较小,但容量最大的球形。而且在此基础上,鼎的上面增加了盖子。鼎的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炖锅(那个时候调料少,还是叫做煮锅吧)。加了盖子之后,能有效预防热量流失,便能更好地完成食物的加热和烹制。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战国时代的鼎,全面沿袭了春秋晚期青铜鼎的制造特色。由此可见,诞生于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来通过实物,来简单了解一下春秋青铜器。首先,祭出春秋时期的无名铜鼎一个。
铜鼎(图片拍摄于山东博物馆)为了方便拿起盖子,盖子的上面加了三个提钮。除此之外,器身的纹饰保留较为齐全,三个足上的兽面纹饰也被保留了下来,这无疑是春秋铜鼎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铜鼎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锅,那我们吃饭时,总需要有饭碗来装饭。在西周时期,那种用具被命名为“簋”。但到了春秋时期,它便被“敦”取代了。
人形足敦(拍摄于山东博物馆)这款铜器被命名为“人形足敦”。它足上的花纹是人脸。如果在夜晚吃饭,不知道用这款铜敦的人,会不会感到一丢丢紧张。或许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常见的花纹,大约也是见惯不惊了。
与上一款铜鼎类似,为了方便拿起盖子,敦的盖子上也有四个提钮。除此之外,左右两侧还有两个大型提钮,方便人们拿起敦去清洁。这无疑代表了春秋青铜器的风格:设计人性化,方便第一。
在缺乏声光电娱乐的时代,人们最大的享受,便是吃喝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的酒器。
铜舟(拍摄于山东博物馆)有没有发现这几款青铜器的共通之处?
很明显,侧面都有繁复的花纹,上方都有盖子。在盖子之上,都有方便人们使用的提钮。这无疑代表着春秋铜器的整体风格。我们可以概括为:在一番探索后,青铜器的设计风格渐渐趋于统一。最大的目标是方便使用,没有之一。
这款铜舟,是春秋时期的酒器。它无疑将这种风格继续沿袭了下来。或许你会纳闷。这几款铜器都盖着盖子。那么,它们会不会像晋公盘一样,里面内藏洞天呢?
来,让我们一起打开盖子,一窥究竟。
铜舟(拍摄于山东博物馆)没有。什么都没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连内部是否有铭文,都已经无法辨认。大多数的春秋铜器,如果打开盖子的话,你可能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你找不到什么显眼的东西。
不仅仅是它,同样是青铜盘,内部也是光溜溜的,什么都没有。
铜盘(拍摄于山东博物馆)这款铜盘,仍然是春秋时期的铜器。因为隔着厚厚的玻璃,图片清晰度也就到此为止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它制造工艺的繁复程度,比前几款铜器都有所不如。如果比起晋公盘,那更是差得太远了。
因此,晋公盘因为其繁复的制造工艺,保留较为完好的铭文,以及晋文公的私人专属属性。在这诸多的原因之下,其珍贵性毋庸置疑。而这件文物的顺利追回,不仅进一步充实了博物馆的馆藏(很可能成为镇馆之宝),更是为春秋晋国历史的研究,赢来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向追回这件国宝的勇士致敬!
(完)
(渭水徐公,昔日的佛系写作导师,今日的博物馆探险家。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更大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