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小胖组织的联机共读,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终于读完了《流量池》这本书,本书作者杨飞在书里向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流量池思维”,通过如何获取流量,如何然狗粮更好地转化,以及流量的运营和再挖掘三个思维层次,以及书中十二个章节的内容,和大量的实操案例,告诉我们,现阶段,各个企业或者品牌,应该如何获取和利用流量。今天这篇内容,我再总结之前在书中学到的内容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但结合书中的经验,做出自己的案例,还需要有一些路要走。
一、超级流量一直都存在
本书序言的第一句话,作者就写到:从2015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开始逐渐消失。在正文中,作者也分享了,在2012年,网络上的获客成本只需要几角钱,2016年以后,获客成本变成了几元到几百元。这个过程,很多做互联网创业者肯定感同身受,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直与新媒体有关。在这方面,我就回想起了,过去几年,只是基于公众号平台的流量或者涨粉套路。
最早的互推,公众号之间可以直接用链接的形式导向另外一个公号的展示页。
之后这种形式封禁后,大家就开始做各种各样形式的互推,这里的互推指的是,一次性组织5-10个号进行轮推的形式,甚至有人专门做了一个帮助大家找号互推的网站,在里边可以发起互推,其他人响应并提交信息后,系统自动形成推广文案,可惜之后因为参与的账号良莠不齐,这个网站也没怎么做起来。
然后,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套路,比如H5游戏,分享结果带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抽奖的互推,新年签上带二维码的形式,电子相册带二维码的形式,当然还有最经典的孩子参与比赛,家长分享拉票的形式,朋友圈拉票助力,帮忙砍价的形式,当这些形式陆续被公众号封禁的时候,其他增粉方式也层出不穷。
广点通诞生后,头部玩家,通过早期的投放,在低于1元的价格,能快速获取几十万粉丝,这里边最著名的当属一条。
再到两年前,大量的公号开始通过单推的形式涨粉,一篇推文中,只推荐一个公号,有很多个人情感类公号在这个过程中,增长了几十万粉丝。而在这个阶段,在线微课直播也开始兴盛了起来,也由此诞生了千聊、荔枝等知识付费的玩家。
再到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小程序的诞生,相信近期大家在各种群里边,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挑战或复活邀请了吧。
再到过去一年大家玩的最多的裂变形式,无论是直播课,还是分享公号二维码领取奖品,把知识付费搞到几乎是传销的境地。
微信里估值最高的十家企业 via:42章经我们会发现,其实只要社交网络的存在,人群的存在,在网络中,一直是有机会,或者说有套路,去利用大众的心理,来获取超级流量的。不然也不会诞生拼多多、薄荷阅读这样的超级项目。
以上说的只是在微信生态中,仅仅依据这个生态就获取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大有人在,除了微信以外,微博的早期,《参与感》描述的小米成长在微博上的营销和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到各个直播平台,今日头条,现在的抖音,其实流量是一直存在,并且有很多没有被大家所关注的,另外也有很多是即使关注了也没有办法去直接利用的。
二、获取和利用流量,需要机会、方法和执行力
书中提到流量池,强调过很多次的一个观点就是,无论品牌如何做营销,一定要见到实效,或者用一个词,急功近利,快速建立品牌,以及将流量转化成销量,这里边作者引用了大量在神州专车时候的例子,这里边很多有很多是耳熟能详并且刷爆朋友圈的,营销人员在策划这些运营事件或者活动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最后的数据和转化。
而企业能够获取到最大的流量自然来自了社交网络,在社交关系链上,发掘和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传播,这是最重要也是所有免费流量的来源,书中利用了两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裂变营销,目前最低成本获客方法的套路,通过将广告成本,划分给新用户,以及推广人员拆分的形式,然一个老客户,帮忙找来5个新用户。
裂变的部分,在第4章 https://www.jianshu.com/p/1f2b933b8d37 和第5章的 https://www.jianshu.com/p/54a595865932笔记中,都有记录。
而说到裂变,其实也是切中了本部分的小标题,需要机会、方法和执行力,裂变也是在这一两年在朋友圈中特别风靡,但是裂变的原理,或者增长黑客方面的案例,我们也能从前几年的很多例子中看到影子。用作者的话来说:没有绝对低频的产品,没有不可裂变的营销,关键是要开阔思路,转化福利频次,用好存量用户。
除裂变外,作者还介绍到一个很重要的点,一切能爆起来的事件营销,当热点或者爆点越来越短的时候,企业如果想通过事件营销来传播自己的产品,也变得越来越难,这里想说的是,已经很难见到小企业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用很少的预算获得巨大的流量了。这部分的笔记见: https://www.jianshu.com/p/ca211f9eb1d8 。
三、数据不可缺少
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提到了三句很重要的话,一切皆可裂变,一切皆可分享,一切皆可溯源。 当企业有自有流量以及外部流量时,如果无法能够自建或者持续运作起一个基于用户的流量池,而长期依赖外部购买流量,那么是无法持续下去的。那么在流量池运营的过程中,如何评价流量池的运营效果,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方式。
在书中,也无时不刻能体会到作者对数据的在意,比如自建DMP系统,去优化媒体端、产品端、销售端,三端的数据,比如信息流或者H5落地页的优化调整,来得到数据上的提升,以及整体上,SEM、SEO等,流量到销量在价格上的转化。等等。
读完本书,我们也必须得关注作者杨飞和luckin coffee营销负责人的身份,相信书中的很多观点,正在luckin coffee这个正在爆火的品牌身上得到验证。
也希望其他在读本书的朋友,能通过《流量池》以及其中的理论,建立品牌以及达成销量。
暂时想到这些,先写到这里。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