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8981154/9c2c82d9869aace4.jpg)
我读杨绛的书还是在几年前,那时,她还未去世,我正陷在母亲离世的抑郁里不能自拔。
读她的书,我是想从一位活得长久的智者那里,了解到生命的真谛,获得一些人生开悟。
当时,作为一个活了100多岁的老人,她对死亡早就看得很淡然。像她说的,她并不畏惧死亡,她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对离开这个世界早就做好了准备。
只是,对死亡,她却又是困惑的。到老她也不知道,人死后是否有灵魂,她也想知道,人死后是否有灵魂。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样一位淡定而从容的老人,经历了世纪的风雨,见识了历史的变迁,也体味了人世间的悲欢,各种滋味,到得她这里,竟如一杯水,淡而又淡。
未读她的书之前,我是被她的年龄、经历所吸引,我想这样一位百岁老人,她对生活的体悟,应该会比别人来得更深,也更有指导意义。
我想看看,一位百岁老人,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后,对生活会是怎样一种理解,她所看到的世界,会有怎样的不同,她又能给我们这些仍在尘世苦苦挣扎的人,何种启示。
杨绛的书,很平实,平实到你不觉得自己在读书,而更像是在和一位老人聊天。
老人的思维也没那么严谨,她也不追求严谨。
她就是想和你说说体己话,讲讲她这一辈子,讲讲她的爱与乐,悲与欢,惊与喜,悟与惑,得与失,讲讲在这人生的最后一刻,她所担心的是什么,困惑的是什么,害怕的又是什么?
读她的书,如果是求生存法则、处世经典的,你会失望;如果是求文章词句、谋篇布局的,你会失望;如果是求人生哲学、世间真知的,你会失望。
读她的书,你得有耐心,如若你焦急,你会很难读完,但如若你也同她一样心如止水,你会很乐意看她在书中娓娓道来,并总能从她的讲述中收获些什么。
毫无疑问,杨绛是出名的,作为一名女性,翻译家、戏剧家、作家、钱钟书爱人、百岁老人,她有着让世人艳羡的资本和名望。可这些并不是她所在意的。
当然,她也不否认,名望对一个在世的人来说,是有用的,对一个死了的人来说,不过是被利用罢了。
她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过着自己的日子,那些她本没关注的名望,也都不请自来了。
幸好这些外界的赞誉并没有打扰到她,她仍淡定而从容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讲着自己的故事,说着自己的所思所惑。
我想,对于一个内心如此淡定而从容的百岁老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扰到她了,除了死亡。
我喜欢这样一位老人。
读她的书,我很舒畅,这确实是一趟愉悦的心灵之旅。她是一位活得很实在的人。
她平静地讲述,没有修饰、没有润色、没有提前的谋篇布局,她只是想到哪就说到哪。
也许其中会参杂一点她对生活的想法,对某些现象的认识,但大多时候,她只是描述她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她就这么静静地说,你就这么静静地听。
她讲完了,你还意犹未尽:完了么?这样就完了?
你会不由自主地有些失落,不免会想——原来再惊心动魄的时刻、再悲苦无依的人生,也不过就是短短一瞬,到最后,谁也逃不过一声叹息、一抔黄土。
你也会不由自主地站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上,看自己短短的一生,回头看自己曾走过的路,再向前望自己将走的路——未来或短或长不可知,所有的得到失去,不知会在哪个路口等着你,既然还要继续走下去,那就慢慢走吧,来者不惊不惧,去者不悲不喜。
杨绛的真实,还在于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她说自己迷信,她不相信这世间没有鬼魂。
她说,我们不能证明鬼魂存在,但我们也不能证明它不存在,我们习惯了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就说它不存在,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能见、不得知的东西,不能因为看不见、不得知,我们就说它不存在。
她说,她也只是个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有太多未解的疑惑,她也不知道人死后,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灵魂,有没有天堂。
她的可爱正在于此,即使到了老来,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和困惑。
人生一世,谁没有惑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惑,我们只有承认了这种缺和惑,才能不断地追求完整,不停地寻找答案,到了老了,我们才可以带着自己对上帝和天堂的憧憬,好生入梦!
杨绛的一辈子,都在努力寻求人生的价值,到老了她仍在思考和追问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她是一名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性,也是一名融合西方现代思想的女性,她是一位有良知和操守的知识分子,更是一位历经世事仍淡定从容的旅人,她站在生命尽头,追问,学习,思索。
我喜欢周国平老师在她临终前对她的评语
“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