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培养高情商孩子。

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培养高情商孩子。

作者: 左左camille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6:43 被阅读0次

    在你的眼中,你的孩子经常是喜欢探索的,具有创造力的,喜欢与伙伴分享的,具有合作力的,喜欢实践,是行动派,喜欢尝试,是好奇者也是挑战者,你对待孩子从来也都是支持、接纳和安慰,那么,我相信你和你的孩子关系是和谐的,共进的!你很懂孩子的世界,你的鼓励和指导,让孩子信任你,依赖你,因为你尊重孩子,也愿意去相信她!  这种身心愉悦的情感联结,是亲密无间的,是安全的依恋关系。

    家长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孩子与家长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这个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未来一生心理健康的最根本的基础。

    安全的依恋关系中,孩子认识世界的情感能力和智力发展都处在一种有序的,稳定的世界中,她们的需求不断被回应,被积极反馈,然后通过这种亲子关系的良好互动,建构了一个孩子早期的认知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内部工作模式(思维结构),孩子会不断以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来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所以,儿童形成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与父母)显得非常重要。这个关系通常来说是一个持久的联系,在整个童年期一直都起重要作用,甚至是青春期以后孩子的安慰源泉。还有,很多人也认为,这个关系是其他所有亲密关系的原型,包括在成年期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发展安全型依恋关系呢?这得从依恋关系如何形成和发展说起,还有伴随着这种发展出现的各种情绪展开。

    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也伴随着不同情绪的出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家长去了解的。

    第一阶段:0-2个月,前依恋。

    婴儿用哭和笑的方式吸引和保持别人的注意力。婴儿也会用视觉和听觉来判断谁是她更加偏爱的人。

    这个阶段也同时出现了一些最初的基本情绪:满足、厌恶、痛苦、好奇。

    第二个阶段:2-7个月,形成中的依恋。

    在亲子互动中,婴儿已经学会将自己的反应和他人的行为相互配合的技巧,妈妈笑,孩子也开始笑。心理学把它称为日常同步性。婴儿和母亲建立的日常同步性对依恋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到两个月大时,婴儿开始展露出社会性微笑,生存得到维续,情感得到满足,这通常发生在安全型依恋关系中。妈妈很可能高频回应婴儿的需求,行为上也是积极的,婴儿也是积极的回应,妈妈对婴儿的积极反应感到欣喜,随后报以微笑并继续做着令婴儿愉悦的事情。看来,安全型依恋关系的良好互动,互相促进,磨合出的一整套良性循环从最初的几个月就开始了。

    真正的情感依恋是在父母和婴儿最初几个月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即便父母和新生儿没有早期的接触,强调这一点也是重要的。所以,父母想要与孩子发生安全型依恋关系,尽量做好头几个月的依恋情感联结。

    2-7个月阶段又伴随着出现了另一批基本情绪:愤怒、恐惧、快乐、悲伤、惊讶。依恋模式开始形成,就会有分离焦虑了。看到熟悉的依恋对象会高兴,对象离开会悲伤。甚至看到某些陌生人会恐惧。面对没有满足她期望的事情会愤怒。婴儿的每一次情绪的发展,父母也应该认真去观察和体会。了解情绪,也是父母的必修课。

    第三阶段:7-24个月,明确的依恋。

    婴儿与依恋对象已经形成为持久的关系。分离时的不安和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一个依赖妈妈现实存在的关系建立了,这个关系是持久的,也不再是可以替代的。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如果错过了这个里程碑阶段,还可以补救吗?推迟形成可靠的依恋可以吗?大多数例子中也看到了,2岁后,7岁前被收养的儿童,与收养家庭也能有良好的关系。孩子很快就开始对养父母表现出真爱,形成紧密的依恋关系。没有这样一个限定在2-3岁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主要依恋在超过正常年龄后仍然可以形成,哪怕推后了几年。但是要提醒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没有受到早年经历的影响,他们对同伴、对陌生人和对养父母的行为都显示出许多令人担忧的特征。

    12-24个月的阶段,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系统开始发展,有了更加复杂的情绪。尴尬、嫉妒、内疚、骄傲、羞愧。这些情绪中,最简单的自我意识性情绪—尴尬,在婴儿能够识别自己的镜像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像害羞、内疚、骄傲等自我评价性情感则不仅需要能够自我识别,还需要能够理解评判个人行为的准则与标准。

    第四个阶段,2岁后,目标矫正的伙伴关系。依恋关系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儿童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有意图。会看大人脸色行事。家长时常会说,可怕的两岁。反叛的两岁。什么都要自己来做。又非常依赖依恋对象妈妈,怕离开妈妈,怕被送去托儿所,执拗固执,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一根筋。导致家长情绪暴躁,时常对孩子发脾气。但是现在回想起这些育儿细节,我会释怀很多。

    两岁开始,孩子会越来越受内在情绪和期望的指引,这个过程就是内部工作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是心理结构,具体表现了每天都体验到的与依恋对象的交往和情绪。一旦形成之后,这些模式将指引儿童在以后所有亲密关系中的行为。

    儿童依恋关系中,家长需要深入体验和学习的能力就是正向积极的安全型依恋能力,培养孩子发展良好的健康的内部工作模式。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互动的依恋模式,怎样一如既往的稳定这种模式,使孩子在一个有爱的,有序的,温柔的关系世界中找到天赋自由,是家长抚养孩子时刻要积极探索和创造的。

    家长培养一个自信积极向上的孩子和建立早期的安全依恋模式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这种关联性只有在稳定的家庭和抚养的环境中进行才奏效。依恋类型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心理差异,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

    我要强调的是,为什么要给孩子始终创造一个稳定的世界?妈妈了解了依恋关系的早期发展过程,断定自己会在早期和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这样我的孩子就一定会是一个有着积极乐观的自我概念的高情商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是安全依恋模式下成长的,但是越长大越不安全,越长大越消极,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自卑!家长父母真的做到了安全依恋模式下的高质量陪伴吗?家长的自我概念(自己对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不清晰,其实也很难在依恋关系中给孩子有多大的帮助。

    依恋是一个终生的现象,并不仅仅局限在生命最初的几年。所以为什么说父母和孩子需要走一段长情的旅程才能达到彼岸呢!是有原因的。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成长带动,孩子的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也需要家长发挥积极自我概念的能量感染。

    成人个体在依恋方面的思维状态的四个类型:自主型、排斥型、执迷型、混乱型,与儿童依恋关系的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的四个类型似乎是对应的。也就是说,母亲归到哪一类,她的孩子就可能归到对应的那一类。这就意味着,母亲在童年期建立起来的内在工作模式会影响到她与孩子的交往,这使得孩子会与自己的母亲建立一种特殊的依恋。或许就是那句熟悉的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的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带着过去、消极、负面的蓝色眼镜看待事物的家长,这样内部工作模式的思维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看世界的视角呢?答案是肯定的。想要孩子成为面向未来的,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和富有创造力的高情商高智商的人,家长们是否也需要换一副带有未来、积极、正面的玫瑰色眼镜呢?显然,转换视角是必然的!

    最初三年的亲子陪伴我们家长做到了,等到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要上一年级了,维系家庭依恋关系的最近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了,依恋的关系中又多了老师这个角色,孩子从家庭的依恋关系走到了和老师的依恋关系中,不仅仅是家庭父母的单独影响力,老师的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所以有了幼升小,小升中,学区房等等一些列家长们的焦虑。进入一个好的学校,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拥有一段好的师生关系和好的同伴关系,是否也是在给孩子创造持续的稳定的世界,打造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呢?如果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也不要太在意。早期的安全依恋关系和积极正面的家庭依恋思维模式早已给孩子植入了一个乐观的、积极的、正向的自我概念。孩子不会觉得她的老师不够好,而是觉得自己不够用心感受和链接老师!投射到孩子与同伴的关系也会如此。但是孩子身后坚实的后盾永远需要父母去把持住!

    在关系大于教育的新观里,依恋关系作为第一个关系,也是最初的模型,会投射到以后所有的关系中。孩子是因为不同的关系场域找到真实的自我后才学会成长的。没有永远快乐的教育,只有不断成长的磨砺!痛并快乐着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培养高情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pa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