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不平凡的精神从庸俗开始,读《走出非洲》

不平凡的精神从庸俗开始,读《走出非洲》

作者: 江雪阁 | 来源:发表于2023-05-22 21:50 被阅读0次

我曾经到过非洲,在我的眼里非洲是野性的、贫穷的、落后的也是美丽的、自然的、朴实的。但是在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眼里,非洲是她走出庸俗的圣地,是她的自由独立的精神家园。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因为《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仪式上他说,这个奖应该授给凯伦.布里克森。确实凯伦因为《走出非洲》一书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第二次提名甚至排在名单的第一位,没有获奖是文学以外的原因,一个叫约翰的评委得出,北欧的获奖比例太高了,已经引起世界文学界的强烈不满,如果再授给丹麦的凯伦,评奖委员会在舆论上受不了。就因为这个理由,凯伦.布里克森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同样的理由,世界文学界都把她视为世界顶级作家。

凯伦的祖你是贵族,有男爵称号,她的父亲排行老七,按照长子继承法,她父亲没有资格继承贵族封号,但他会赚钱,成了大富翁,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北面买了一个大庄园。但他父亲精神压力很大,而且染上了梅毒,因受不了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在凯伦十岁那年上吊自杀了。虽然她家依然很有钱,她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社会地位下降了,导致她特别想嫁一个贵族,让自己有上流社会的荣耀。24岁那年嫁给了她的远房表兄,相当于用钱买到了男爵夫人的称号,因为丈夫是没落的贵族,没有钱,她拥有丰厚的嫁妆,陪嫁的钱夫妇俩在非洲肯尼亚买了个六千亩的咖啡园。

凯伦因为虚荣而结婚,并不爱自己的丈夫,丈夫也认为这是一桩买卖,自己给她贵族称号,就完成了自己的义务,婚后不必有什么约束。他到了肯尼亚以后到处游猎,到处找女人,很少回家,并且染上了梅毒,传染给了凯伦,凯伦一辈子受梅毒之苦,一直没能治好。七年后离婚,与英国人丹尼斯相恋,深情交往13年,丹尼斯飞机失事而死。那年凯伦的咖啡园被野火烧毁,双重打击下她回到了丹麦。

18年的非洲经历在她脑海盘旋,她想用写作表达出来,52岁那年出版,受到高度的评价。她和布里克森结婚时那么功利,想用收获一个男人来收获世界,婚姻绝望后,她转向经营咖啡园的艰苦奋斗中,劳动彻底改变了她,她在劳动中直接拥抱了大地。《走出非洲》是她从收获男人到收获世界的转变,是对女性文化的杰出贡献。在她之前,女性文化的传统主题是爱情,而《走出非洲》中爱情退到次要地位,人生自由和女性独立放到了女性生存的中心。

书中主要写的是非洲各种人物的生活和他们的文化,自然界中的草原、高山、飞鸟、猛兽,写这片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的生生死死。她写道: “在非洲,我有过一座农庄,位于恩贡山麓,赤道从它以北一百英里的高原地区穿过。农庄海拔六千多英尺。白天里,你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距离太阳很近,而清晨和傍晚则清澈宁静,到夜间却寒气袭人。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的结合,打造出了举世无双的风景。这里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这是被六千英尺的海拔所净化的非洲,恰似一座大陆的浓炼精华。辽阔的草原上,零星散布着一些歪歪扭扭、枝条光秃的老荆棘树,青草散发出百里香和香杨梅般的芳馨,有些地方的气味十分浓郁,甚至有些刺鼻。你所看到的花儿,不管是开在草原上还是在原始森林的藤蔓和攀援植物上,往往都小巧玲珑,一如白垩山丘的野花,只有当漫长的雨季开始时,无数香气馥郁的大百合花才会在草原上怒放。原野一望无际,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有一种浩瀚、自由和无比高贵的色彩。”

凯伦·布里克森在肯尼亚重生了,她18年的非洲经历,打造了她和世界新的关系,走出了女性文学的旧模式。人们有种历史已久的固定看法:女性生来就是感性的,都是家庭化的,探险、开拓、奋斗,都不是女性的特长。《走出非洲》正面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女性到底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摆在面前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一种是按部就班,遵循着社会的主流价值,沿袭着大多数人普遍的生活道路,考上一个很好的学校,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结一个衣食无忧的婚,直到70岁,房子大存款多,一生回看平顺完美。另外一种就不一样了,可能每一个明天都是未知,都需要勇气去面对空白,每一天都给自己机会去尝试新东西,日子风风雨雨,千山万水走遍。活到70岁,钱少房子小,只存下一大堆到处游走拍下的照片,还有旅途中写的一张张稿纸。

《走出非洲》写出了一个在受苦中播种大地,在播种中展开自由的女性。女主人公的咖啡园和恋人都失去了,但她一点儿都不后悔,她感到了幸福。以往的女性幸福只来自爱情,但凯伦的幸福来自土地。在她的笔下,自由地在土地上哺育出香气四溢的咖啡,是多么美丽的人生图景。

很多人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丰足,最后却感到人生空空如也。有的人被生活抛入绝望,却过出了诗意。《走出非洲》写出了一个走出常数的女性,而且写出了独特的幸福体验,拥有了自己的天地,这是所有的物质丰足、所有的爱情甜蜜都不能比的。在这样的体验面前,一切痛苦都值了,个体微小的生命融化在永恒中,时间不再粗粝,空间一望无际。

相关文章

  • 读《走出非洲》

    因为姐姐就居住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常常听她讲非洲的壮丽景色,还有各种有趣的经历,远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只是黑人、贫穷、疾...

  • 在土地上的归神所有

    “我们不相信你能忘记我们。”——读凯伦·布里克森《走出非洲》 因为《夜航西飞》买了同样发生在非洲大地的《走出非洲》...

  • 平凡而不庸俗

    時間滴答滴答一點一滴慢慢流转,走了一圈又一段,總想留下點什麼。

  • 读《走出非洲》有感

    我深知阅读对一个的生命有多重要,但从小却没有条件阅读课本以外的其它书籍。长大以后,想要读点书,却发现读书对于我来说...

  • 我读《走出非洲》

    这是我们一帮朋友共读世界名著之旅的第二本书,也是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其实开始第一天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感觉,然后再...

  • 读《走出非洲》1

    第一次读小说,读着有画面感的小说,每幅画面都在你眼前闪动着,不知不觉你知道非洲的样貌,非洲的农耕时代,非洲的家庭,...

  • 走进非洲之一

    肯尼亚 我读《走出非洲》时间应该是十年前,那时是因为电影《走出非洲》,所以去书店看这本书。 今年...

  • 平凡中见精神

    平凡之中见精神 ——读顾月华的散文集《走出前世》有感 刘红林 几天前,我收到了顾月华大...

  • 每一个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你在生活中过得平凡不平凡,庸俗不庸俗? 面对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发出这样的感慨。太阳下的人们川流不息。他们朝九晚...

  • 《走出非洲》其实是走近非洲

    第一次看到《走出非洲》这个书名时,我一开始便以为这是一个讲述非洲人从非洲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的故事。 但当我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平凡的精神从庸俗开始,读《走出非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p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