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走出非洲》这个书名时,我一开始便以为这是一个讲述非洲人从非洲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的故事。
但当我收到《走出非洲》这本书时,当我打开扉页时,我才发现我错了,错得如此离谱。优美的文字,行云流水的描绘,具体到一针一眼的细节描写,组成了这一本美丽的散文集,将非洲的美丽魅力如同画卷打开,平展在我的面前。
我以为是逃离,是离开那我以为的“贫穷”,“落后”,“不堪”,“混乱”的土地;结果不是,是描述,是爱上,是留下那既“狂野”又“温柔”,既“生机”又“荒芜”的大地。
非洲是狂野的,野牛、旋角大羚羊、犀牛等在草原上肆意地奔跑,彰显着野性的美感,从远处看像是一个个小黑点,在草原上移动。落日的余晖在动物的皮毛上披上金色的外衣,分外夺目。狮子在草原上奔跑是为了食物,为了尊严,为了百兽之王的威名。
巉岩嶙峋遒劲突兀在峡谷,灌木丛生长在那里,荆棘丛生长在那里,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叫不出名儿的植物随意长在位置独特的地方,似是一点儿也不顾他们生长的环境如何恶劣,他们只求有个安身之所就好。
非洲是温柔的,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等几大河流,静静地流过丛林,鸟雀的声音响彻在清晨的丛林中,是大自然的妙语。
那儿的云朵穿过乞力马扎罗山顶的雪,然后或到山的另一边飘下了雪,或没有穿过,就在山的东边下起了印度洋的雨水。穿过的云,趟过恩戈山,飞过原野,经过森林,在大漠上逐渐消融殆尽,所以成就万里无云万里天。
诚然,我相信非洲也是荒芜且充满生机的。荒芜的莽野,奔流的河流,一泻而下的的瀑布,矫健的羚羊,紧追不舍的狮群,茂密地丛林,劳作的人们,夜舞的土著,热闹的风土舞会。一幅幅画面夹杂在书中,流露在字里行间里,
小说着眼于非洲大地壮阔的景色和生活在那里人们习俗的描写,卡伦.布里克森用平静优美的文字缓缓叙述着非洲的一切,叙述着她在那儿的庄园生活,文字平淡而温馨,如诗一般美丽,和作者本人真实的,跌宕起伏的生活却如此不同,卡伦.布里克森把情绪隐藏到大海,经过海浪的冲刷,洗涮出最真挚的情感——对非洲的热爱和怀念,对爱人的思念。
当即将离别之际,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但其中含义,我已淡忘了,我只是想,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可爱的国土,似乎仅仅凝视着它,就足以使你终生快乐。
虽然卡伦.布里克森的真实历程在我们看来是跌宕,是不幸,但是可能她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她离开非洲的时候,她凝视着它,看到了那跌宕、不幸的生活中那份终生的快乐。她离开了庄园,终于看到了更广阔的非洲。
从站台向西南方遥望,我又见到了恩戈山。巍巍的山峰,像波涛起伏在平展展的大地环抱之中,一切都呈现出天蓝色。它们是那么遥远。四座山巅显得那么渺茫,令人难以分辨。这景象与我从庄园里见到的迥然不一。迢迢旅途,犹如一只神手,将恩戈山的线条磨圆了,磨平了。
后来,卡伦.布里克森回到了祖国丹麦,从此一生再也没有踏上过非洲这片土地。但是,非洲这片土地和非洲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日日夜夜在其心里和梦里发酵,最终将这些情感通过细腻的文字倾诉在纸上,酝酿出了这本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
在这里,我想起了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片段。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我,给我点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