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出门写生总是想找风景优美的地方,开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看,好不容易找到心仪的风景,然而,面对着眼前的美景,却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了。
久不出门写生,只感觉脑子空空如也。越是美好的景色,越是不知道怎么去表现。
画了这么多年,感觉每次出去写生还是没有一点改变和进步。总是用那熟悉的几种颜色,总是在照搬眼前的景色。没有一点主观的想法,画着画着就又掉进去了。
又开始去抠局部和细节,而忘了整体的大关系。更无暇去顾及什么节奏感韵律感和大的的黑白灰的块面关系。这样画一会儿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了,等到猛然觉醒,想在跳出来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该细致的地方没有细下来,该概括的地方也没有放开去做。没有虚实冷暖的对比,总是想面面俱到,结果却适得其反。画面没有整体感,凌乱又琐碎。虽然知道问题所在,可是却总没有能力去改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是基本功不好,还是表现的手法不对。那些大师们面对眼前景物的时候,又是去怎么构思和设想的呢?他们表现出来的物体,为什么那么协调,既吸引人又独具个性特点。
画画的时候总是说没有个人风格,画的东西也又乱又多,很多时候就是一时兴起看到什么画什么,或者对什么东西比较感兴趣,或者是比较喜欢哪位大师的作品,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往哪方面去靠。结果呢,一天喜欢这个,过一天又喜欢另一个,导致自己的画儿总是在变来变去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东西。
大师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是他们有超级过硬的基本功。另一个觉得他们就是早已经过了那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就是山的修炼三阶段了,已经达到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境地。那么对自己想要表现的景色和物体,就是胸有成竹随手拈来一气呵成。可以任意的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去肆意的挥洒了。
熟能生巧,巧能生变。看来我现在还处在修行的第一个阶段呀,看着眼前的景物,只是在拷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想着把一个物体画的像与不像,这样去复制,是没有一点主观的思想的。少了艺术性的加工,那样画出来的东西又怎么能够高级呢。
还是动手太少呀,每天只是在脑子里想一想,想一想就过去了,却总是没有对手。有了灵感,要赶快的把它呈现出来,不能总是镜花水月。
画画就如每天更文一样,不管想不想画,不管好与不好,每天必须动手去做。只有动手了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动手才能有所积累。把画画当成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如呼吸吃饭一样,自然而然的必不可少事情。这样或许才可能会有所收获。
废话少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