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月,84岁的父母悄悄度过了钻石婚——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01 缘分
父母算是青梅竹马,两人小学、中学皆是同学。
母亲是家中独女,排行老小,是外公外婆在生了四个儿子之后迎来的一朵鲜花。自然,她是全家的掌上名珠,享受着“小公主”的待遇。
母亲天生一副好桑音,无忧无虑唱跳着长大。是闻名一方的“小歌手”。相比之下,父亲家境要贫寒很多,从小便为生活操劳奔波。
我曾经好奇:生存环境迥异的两人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据说,当年父亲是母亲的忠实粉丝,母亲排练时,父亲就爬上木制的梁柱上偷偷欣赏。为了靠近母亲,父亲也学着唱跳,不久加入了学校宣传队,和母亲一起唱歌跳舞。很快,他俩成为学校文艺宣传队的最佳搭档,《天仙配》、《刘海砍樵》是他们的拿手好剧。两人成为名正言顺的恋人。
后来,母亲考上了医学院校,做了一名医生,父亲则迫于生活压力,参加了工作。
在2018年春节的团年饭上,母亲深情说起了年轻时的他们:
“那时我医校毕业去山区工作,出门都是大山,没有电话,联络全靠书信。工作之余最大的期盼就是对方的来信。展开信纸就会看见:“亲爱的寅”、“亲爱的谟”,那个“亲爱的”,立刻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虽然当时很封闭、很传统,但我们的爱情也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浪漫。”
她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嘴角微微上扬,饱满的脸庞洋溢着幸福。我知道,那是永远绽放在她心底的甜蜜。
过往我一直以为,他们俩人的结合主要是父亲的智慧和勇气。然而母亲的这番话提醒我去重新看待他们的婚姻:母亲姓莫,父亲名“谟”,两人名和姓首尾同音,且同一天生日。难道他们是上天定下的鸳鸯,专程来地球相聚?
能成为夫妻,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02 对错
因为两地分居,他们婚后好几年才生下我,不久又生下了弟弟。
我很小的时候文革开始,父亲受到冲击,去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干校医务室需要一名医生,母亲便自告奋勇,随父亲去了干校。把弟弟寄托在一对跑船的老夫妻那里,而我则开始了幼儿园和亲戚家的“轮住”生活。
母亲回忆起那段时光很心酸:“那是一段艰难日子,同事告诉我:你的儿女常常手牵着手在门诊部大门口找妈妈。听到这些,我心在流泪。”
我对这些毫无印象,只记得有一次,妈妈的一位同事看我可怜,便主动告诉我说:“下个周末带你去干校看妈妈。”
我高高兴兴坐上他的二八自行车后座,曾经被大舅丢失过的我突然在半路起了疑心:叔叔会把我带去哪里?会不会又把我丢了?立刻,我感受到了危险,坚决要求返回。叔叔耐心告诉我:别动,你很快就要见到妈妈了。
然而恐惧的我决意要自我保护,不顾自行车轮飞转,右脚寻找着支撑想跳到地上。一声惨叫,我的右脚后跟被绞进了自行车后轮,顿时血肉模糊。
年轻的叔叔又惊又怕,没法收拾残局,只好推着自行车步行几十里路,把我送到了母亲手上。母亲带我到小溪边,流着泪一边清洗我脚上的血迹。一边责怪道:”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要到干校来?“而那位叔叔,则悔青了肠子,直说不该做这个好心人,惹下大祸。
我的右脚后跟留了好大一块疤,痛了好长时间。
然而,真正的痛是在心里。我多次在心中问母亲:为什么当时您会选择父亲丢下我们?难道父亲比我们更重要?如果您当时选择留在家里照顾我们,我会受到这样的伤害?
后来母亲告诉我,她之所以选择去干校医务室,是担心父亲挨打。我们可以想办法托亲戚照应,而那个境遇下的父亲,除了她不会有人照应,她只能顾此失彼。她说,没有了父亲,她的天会塌下来。
我突然意识到:作为孩子,我们需要父母陪伴,而做为父母,他们也会面临生活困迥,不是孰更重要,而是环境所迫。孩子受到伤害,并非一定是父母的过错。

03 坚持
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母亲得了急性风湿热,关节疼痛,有半年时间几乎瘫痪在床。
父亲工作之余,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一家老小,忙的晕头转向。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常常在家中围起竹席,中间放一盆热气腾腾用中药熬过的水,让母亲坐在里面熏蒸。目的是要把身体内的寒湿逼出来。
每天晚上,父亲都会弄上一小碟油炸花生米,坐在床边陪母亲聊天,看着母亲把一小杯黑乎乎的药酒喝进肚里,据说,那是父亲想了很多办法弄来的毒蛇酒。
那个时候的母亲因为心情不好常常发脾气,父亲则无条件包容她,尽量有求必应。有时候实在摆不平了,就默默忍耐。他理解母亲:一个好端端、不到四十岁的人,不知道后半身还能否再站起来,那该是怎样的焦虑?
后来我知道,在母亲生病的日子,父亲想了很多办法。他听说猪尿可以治风湿,便每天下班去养猪场寻要新鲜的猪尿。为了让母亲没有心理负担的喝下去,他编了一个善意谎言:那是找朋友要的特制黄酒。
每每说到这些,母亲眼里就闪着泪光。她说:没有你父亲的持之以恒,就没有我今天的重新站立。
母亲出生富农家庭,在有阶级的年代,她属于剥削阶级子女。这严重影响了父亲的“进步”。但她坚信: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成为中共党员,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分子,就可以消除对父亲的影响。于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入党请求。
后来,年纪大了,父亲的“进步”也空间有限,她决定放弃入党。父亲劝她:坚持了几十年,放弃很可惜,继续下去,不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是对自己这些年愿望的交待。
终于,在母亲五十岁的时候,光荣入党。
父亲告诉我们:在追求理想这件事上,你们的妈妈是很好的榜样。
父亲和母亲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从青梅竹马到相亲相爱,从七年之痒到银婚、金婚、钻石婚,生活中也常有嗑嗑跘跘,争争吵吵,是相互间的不放弃让他们包容谅解,是坚持让他们守住婚姻,携手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

04 面对
十年前,父母过金婚的时候专程去照像馆拍了一组照片。他们画了精致的美装,穿着中式结婚礼服,为了补上当年没有拍婚纱照的遗憾,也为了把那一天当起点,过好今后每一天。
那时母亲说:“如果能再活十年,共度钻石婚纪念日,就是胜利!“
转眼十年过去了,八十四岁的父母不仅活着,而且活的很好。
我曾经想象: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时,内心是怎样的恐惧?但我体会不到,因为我觉得与他们相比我还年轻,离死亡还很遥远。作为女儿,我想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担他们默默承受的、无法逃避的恐惧,于是壮着胆子请教他们:怎样看待死亡?
父亲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原来想,能活过七十岁就可以了。没想到上帝这么关照我。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既然是赚来的,我就带着感恩之心,快乐过好每一天,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能做就做,能睡就睡,一天二两白酒是我的小爱好。其他的就交给上帝。哪一天他来领我的时候,我就快乐跟他走。“
父亲也是这样做的。每天买莱、做饭、搞卫生,一点不嫌麻烦,还乐哈着说:“你看,我做饭的时候,抹桌子的时候,拖地的时候,胳膊、腿都在运动,左一下,右一下,前一下,后一下,我就当作自编的健身操。哈哈哈,一箭双雕。”
父亲的笑声爽朗、幽默,在空气中荡起一阵轻风。
和父亲相比,母亲的情绪则复杂多变。
去年在亲朋好友聚会上,母亲豪迈喊出:“我要活到一百岁!”那份“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气概博得热烈喝彩。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每天下午定时收看北京卫视养身节目,学习自我调理方法。她说,自己的毛病得自己知道,摸索一套应对方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挡。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当身体不舒服时,她的豪迈又烟消云散,唉声叹气道:“头很重,脚很轻。我可能……”
有一天,一位有学问的亲戚给她上了一课,告诉她:心态决定命运,你的想法会吸引宇宙的能量。每天不要想不好的事情,要去想希望得到的事情。比如,当你头昏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要头脑清醒,我一定会头脑清醒。你的感觉会慢慢好起来,因为你的能量都集中到好的方面,不好的能量就会无地自容。
她记住了,并且不断运用。当外孙请教她:“您是怎样面对困难的?”
她响亮回答:“我不屈服,也不逃避。头重脚轻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越是走路不稳,就越是多走,走着走着,头就不重了,脚也不轻了。”
这就是我的父母,一对共同度过钻石婚的父母。他们用不同的心态面对恐惧,认真生活。
听说,七十年的婚姻叫白金婚,七十五年的婚姻叫白石婚,八十年的婚姻叫橡树婚。九十年的婚姻叫什么呢?
我相信,他们会继续携手走下去,直走到地老天荒,因为爱会创造奇迹!
申明:本人在简书上所有发文均为原创,欢迎品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