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训练时,最让人紧张的,不是训练考试,是日常点名。考试,以实操为主,容易过关。点名,考验心理素质,没有关口,胜过险关。点名结束前,一颗心,总是悬着的。
班级点名相对简单,但程序一点不少,先是核查人数、整理着装,然后点评说事。学员训练初,因互相不熟悉,多以叫名字、回答“到”的方式。大家熟悉后,点名改为报数方式。
点名,看似简单,做好,也不容易。入学前,不知道农场习惯把“1”念成“腰”。也不熟悉一些方言读数念法的不同。比如,山东把“2”念成“勒”。
刚入学时,遇到前面同志报出“腰”或“勒”时,一时转不过弯子,往往愣住打结,影响报数节奏,班长会恼怒地说,“报数,重来!”
此外,回答“到”或报数声音,要干脆有力,只能一路走高,中间如有走低,班长也会立马打断,“报数,重来!”声音小,报错数,反应慢,在中学里都不算事,体育老师绝不会因此要求重来。但放在技校里、放在点名中,班长绝不放过这些小节,必须要训好驯服。
整理着装,检查风纪,不是点名必须程序,但学员训练阶段,出现的频次非常高。
水手服不同其他工作服,上衣从头套上,披肩在后,是否服帖,自己很难看到。前襟护胸,纽扣在内,系扣不易。水手的裤子更怪,前面没有开口,像女人的裤子,两侧系扣。穿着时,先系上一侧扣子,一手提着裤子,一手将上衣塞入裤子,再系上腰带,十分不便。无檐帽不是正着戴,边沿与眉毛按左两指、右一指要求斜着戴。
每每检查着装风纪时,班长从队首依次检查到队尾,对初次不合规的,会耐心地纠正。对屡次不整齐的,一声口令:“出列!向后转,整理着装!”以示惩戒,以儆效尤。
年级点名相对复杂一些,各班长先集合、整理队伍,然后依次跑步向值班领导,立定,敬礼,报告:“全班集合完毕,请指示。”值班领导重复班长的动作,整理全年级队列后,一声“立正”,转身再跑向队列一侧的领导,立定,敬礼,报告:“全体集合完毕,请指示。”领导:“稍息”。
这样反反复复立正、敬礼,反反复复请示、报告,反反复复地稍息、立正,声音高亢,动作利落。队列中学员,着装严整,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令行禁止。
集合、整理完队伍,进入点名第三个程序,点评说事。班级点名时,班长多数讲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谁上课打瞌睡了,谁的被子没叠好,谁睡前没洗脚,谁的胡子长了,谁和谁发生口角了。
年级点名时,以点评工作或布置任务为主,批评对象只点到单位,哪个班某项工作拖了全连后腿。表扬时多具体到个人,谁帮厨,谁做好事,特别优秀的事迹,当场宣布给予嘉奖。
下达任务时,时间、地点、要求,一是一、二是二,决不拖泥带水。说完任务,起高调门大喊一声:“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整个队列齐声回应:“有!”。如果队列声音不够高亢,领导则严厉扫视队列,再次起高调门:“同志们,有没有信心?”。队列则高声回应:“有!”。
整个点名过程,既严肃又紧张,即便有蚊蝇骚扰,谁也不会挥手驱赶。即便站立半小时以上,谁也不能随便改变姿势。即便受到严厉训斥,谁也不敢说一个字。哪怕是班干部。
点名,是学员管理重要方式,反复的整理队列、反复的请示报告,营造紧张的气氛、威严的气势、折服的气度和视觉冲击,置身其中,耳濡目染,组织性、纪律性强势入脑入心,不停地同化那颗悬着的心,固化成战无不胜的信心和决心。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通过点名这种方式,渐渐培养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