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一般是收发员分发信件的时间,大家盼望收发员的心情,胜过餐桌上猪肉炖粉条的诱惑。今天,收发员终于没有再让人失望,带来一大把信件,顿时,被大家团团围住,都急切地想拿到自己的信件。
前些日子,持续的风急浪高,岛上与大陆断邮七、八天了,大家能不急吗?陆上“车到山前必有路”,海上却是“船到码头难上岸”,眼睁睁看到交通艇驶来,就因浪太大靠不上码头,无功而返。难怪古人说:宁隔千山,不隔一水。
邮件上不了岛,给养自然也进不来。海岛淡水少,数得过来的几口井,水质又有问题,多数只能用于洗漱。食堂饮用水,需要汽车从专用井抽取运来,没有富余的水种蔬菜,蔬菜只能到对岸威海采购。
担任食堂采购,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一辆自行车,外加一个立米见方的大筐,两百斤上下,别说在山坡上前行,就是在平地上,平衡也是个问题。至今我也未搞明白,采购是用什么办法,把一大筐东西运到山上的食堂。
比上坡更难的,是从威海码头卸到交通艇上,一刻钟后,再从交通艇卸到刘公岛码头上。交通艇没有吊装机械,全靠人工操作,平常还能对付,怕的是落潮,海面与码头落差大,更怕波浪的晃动,人都站不稳,货物怎么卸。
自行车相对容易些,双手托举用力扔上码头,那一大筐、一大筐蔬菜,全仗几个采购协力配合,踩着船体晃动的节奏,瞬间借势把大筐托上码头。雨雪天的难度,就更不用说了。
改善伙食,是技校永恒的话题。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台风季,给养上不来,酱油白菜汤,一年总会有几次,一次能延续好几天。
有急性子学员,把白菜汤端到了校长的桌上。校长也愁,气候、交通只是一个问题,关键还是菜金跑不过菜价。
技校尽可能改善伙食,偶尔早餐上个牛奶、油条,偶尔周末组织大家包饺子、做包子。过年了,宰杀几头自养的肥猪,特例上一些啤酒。那个年代,啤酒还是奢侈品,会喝能喝的并不多,不用担心有人喝醉。
民以食为天,不出意外,多数学员都喜欢到伙房帮厨,帮厨主要任务是喂猪,喂猪是苦差事,晚点名时,班长通常会表扬一下。帮完厨,会得到伙房的一点犒赏。
学员训练体能消耗大,有经验的学员,第一碗饭装少些,第一个馒头取小的,快速消灭第一个,确保取到第二个。有的小病,伙房上个小灶,最多也就是面条上卧上两个鸡蛋。
有些学员解馋,偷偷下海,钓鱼抓蟹,挖贝摸参,靠海吃海。周末,学员可轮流请假出岛,去威海理发、洗澡,顺道找个小饭馆,三两馄饨二两饺,馄饨“浇头”是威海一大特色,特别提鲜。
岛上没有饭馆,老乡学员小聚,食堂有啥打啥,服务社买两瓶罐头,就这么凑合着,谁也不见外。凑合是常态,大餐是例外,一次,捕捞船上的老乡,悄悄带来一大袋远洋捕捞的鱼虾,大虾足有一尺余长,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学员训练结束后,多数分配到分场,成为正式员工,伙食标准高出一倍,再也不用为吃饱犯愁。
当年的学员,今天都成了老人。在银发世界里,有人经历过物质贫乏,有人经受过艰苦磨难。有人经历物质贫乏后,一言“穷怕了”,报复性贪婪。
而曹德旺回忆往事时说:“因为饿怕了,因为我有一个生活习惯,跟我一起吃饭你会觉得很奇怪,我一粒米都不会掉,我在碗里头肯定吃干净,桌上的菜我没有吃完,我肯定打包走,这个是我自小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都会关注今年的粮食收成,我亲自去调研”。
穷和苦,并不可怕,怕的是精神匮乏,谁都想过好日子,但好日子也要好好过。每每想起“酱油白菜汤”,就会看一下晚辈的饭碗,“吃到肚里不浪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