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对我说,二胎政策放开以后,家里老人催着赶紧要个二宝,自己和丈夫也有此意。前几天和上小学的女儿开玩笑说,给你添个弟弟妹妹吧?不料孩子斩钉截铁回答说,不要,否则就把她杀死。我惊讶孩子怎么有这么暴力的想法?这两年,二胎真的是个热门话题,你忽然发现,走在街上,准妈妈一下子多了好多。说到要二胎的原因,很多爸妈说,为了给孩子添个伴儿,让孩子不寂寞,以后也有个帮衬。父母的心愿是美好的,只是,二胎真的只是添个孩子那么简单吗?你顾忌到老大怎么想了吗?和单位一位年长的同事谈到此事,她说,两个孩子最好不要间隔太多,这样孩子小,什么也不知道。老大年岁小,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吗?还记得这样一个新闻,妈妈好容易怀上了二胎,上初二的女儿以自杀相逼,无奈之下,妈妈含泪去做了流产。这个事情看起来很极端,但是也反映了很多老大的心态、孩子是在担心,害怕有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再喜欢自己了。而确实,许多父母有了孩子,就会不自觉将感情的天平倾向老二,或多或少忽略老大,从而伤了老大的心。孩子那些听起来过激的话,其实不是孩子真的自私,孩子吃醋、嫉妒这些表现都源于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那些与父母越亲密,对父母充满信任的孩子内心就越安全,面对二胎这个问题时会更加平静更容易接受,反之如果孩子缺少安全感,总是担心父母因为有了弟弟或妹妹就不爱他了,当然就会很排斥。怎么能实现二胎的平稳过渡呢?或者说,怎么处理家里几个孩子的平衡问题呢?我觉得父母不要认为是老大不懂事,不要认为只是小孩子闹闹情绪,二胎对父母来说,不仅生活上压力变大,还会遭遇“情感分配”难题。我们要充分重视起来。
下面给你几个实用的小建议。第一,两个孩子之间的间隔最好在三岁以上。0—3岁,是孩子情感依恋建立期,这段时间孩子和妈妈是共生的,这个时候建立的亲密关系质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这时候有了二宝,老大很可能不会懂得只是多了个弟妹,他只是觉得父母把关注点、把爱都给了别人了,他的结论是,妈妈不爱我了,因为我不可爱。这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即使长大后,他明白了父母并没有这样,但是平复心灵的伤口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两个孩子间隔4—6岁,相互竞争感不会过于强烈,间隔过短,两个孩子常会互相比较,容易有竞争心理。在这里建议想要二宝的父母,最好间隔三年再考虑。第二,要给大宝充分的尊重如果你仅仅问是否能接受家里多一个孩子,半数的老大反对。可当二胎真的降临时,依旧表现反感的孩子其实是少数。孩子们都是很善良的,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有这么一位智慧的爸爸的成功案例。爸爸曾试探性地问大班的女儿:你想不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女儿摇摇头。爸爸接着说,那就听你的话,咱就不生了。可过了三个月,妈妈的肚子还是逐渐大起来了。这时爸爸说,妈妈一不小心怀孕了,怎么办?你希不希望生下来?如果你不想要,我们就去打掉。过了几天,女儿说,毕竟是小生命,别打掉了。过了半年,全家人都将迎接小生命的诞生。而对大女儿来说,弟弟的降临还是让她心存不安。知道女儿心思的爸爸,一直在观察着女儿的情绪。他又说,你喜欢不喜欢你的弟弟?不喜欢的话,我们就去送给别人。不过,你得想想送给哪个亲戚好。小女孩想了一会,说送谁都不合适。还是我们自己家养吧。细心的父母一直关注着大女儿的情绪。之后不久,她就接受了家里的新成员。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这个爸爸就是准确抓住了老大的心理——她需要被尊重。当然,这样的话并不是谁都能说。父母说这些话,前提必须是了解你的孩子,相信孩子是善良的。最重要的是,家长今后真的得保持对老大足够的重视和关爱。第三,让老大参与二宝的养育过程有句俗话叫做“生恩没有养恩大”,就是说情感的培养更在于朝夕相处。让老大参与到养育的过程中,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老大喜欢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妈妈怀孕期间,可以通过照顾布娃娃、抚摸妈妈肚子、听胎动、陪同购置宝宝所需的物品等方式让老大与父母一起期待弟弟妹妹的出生。小宝贝出生后,让他参与为弟弟妹妹喂奶和辅食,帮助弟妹洗澡等。在朝夕相处中,老大见证了二宝的成长,同胞间的感情自然形成。老大会慢慢发现,多一个弟弟妹妹,可以让他感受到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的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有人陪伴,也不会孤单。第四,有些话不要对大宝说对待老大,家长最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很多家长为难地说,真的不是偏向小的,真的是不小心就偏了。也难怪,刚出生的宝宝,那么白嫩可爱,那么柔软弱小,让人情不自禁想多一些怜爱,想呵护他,照顾他。可是在我们围着二宝转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一旁落寞的老大。
中国是一个讲究兄亲弟恭的社会,孔融让梨传为佳话。但是,我想说一句,老大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和隐忍。在中国,做家庭的老大很多是不开心的,这意味着他要担负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牺牲,而且很多时候是被迫的。我们会看到,很多老大会在孝顺父母、照顾弟妹等方面很努力,甚至充当了家族中父母的角色,这种过分努力。其实是老大心底的呐喊,他想让大家看到他的付出,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所以,有些话要注意不要对老大说。 “你是小大人了,要学会让妹妹”,这话我们经常说,其实并不合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平意识,而不是凭年纪大小,一开始就让老大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如果经常这样,老二也会被惯坏。谁要得到玩具或者零食,就要通过公平竞争,比如干家务,谁做得好谁获得。“你们两个,哪个乖就爱哪个。”“谁乖就爱谁”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妹妹(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她(他)玩玩。”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即使孩子陪弟弟妹妹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让大孩子感觉失落,这样无形中还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第五,给予大宝单独的陪伴家里多了个小宝宝,老大会因此而激动几天,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曾经只属于他的爱和关注都被这个新来的小东西分享,甚至霸占了,尤其是在小宝宝刚出生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不在老大身上多做停留。慢慢地,他开始变了,异常粘人、行为出格、表现倒退……我们要明白这些举动背后的原因,所有的变化只为一个目的:让爸爸妈妈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自己身上来。“妈妈,你快看我!”他不停地想方设法把你叫到他的身边,“妈妈,你来一下! ”“妈妈,你看我搭的积木!”“爸爸快来看我画奥特曼!”怎么让这个刚刚失去"唯一"的地位的老大感觉到你还像从前一样爱他呢?那么就趁着照顾小宝宝的间隙,让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吧。哪怕是没有任何打扰的5分钟也行,给他讲个小故事,玩一会儿假装游戏或者躲猫猫。“妈妈,帮我穿衣服!”当妈妈把小宝宝抱在怀里喂奶时,老大就开始粘在妈妈身上,甩也甩不掉了。吵闹着让妈妈给他切水果,讲故事,穿衣服……喂奶最容易让老大产生嫉妒情绪,妈妈可以在喂奶前找出几分钟时间,和老大玩一会儿或者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几个玩具,让他自己玩一会儿。让老大帮忙照顾小宝宝,比如让他帮你拿一个新的纸尿裤;给宝宝擦嘴,让他感觉当个哥哥很自豪!“我讨厌妈妈!”当被妈妈忽视时,老大表示抗议"我再也不喜欢妈妈了""你走开,我要爸爸。"甚至,只要在小宝宝出现的地方,他就不和妈妈说话。父母怎么做呢?你可以替他说出不满的情绪,"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看见我只照顾小宝宝,很生气,很伤心。"保证以后多一些时间和老大单独相处,给他洗个澡或者让他"帮"你准备午饭。“我要穿纸尿裤!”早己学会自己尿尿,告别纸尿裤的老大,自从小宝宝到来之后,居然又要求穿回纸尿裤。为了让妈妈能更多地照顾自己,宁愿变小!孩子出现种种倒退行为,只是暂时的。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对表示同情,比如他尿在身上了,你可以对他说:"只差那么一点就可以尿在马桶里了。下次想尿尿的时候,可以早点跟妈妈说啊。"“我就是不高兴!”老大突然变地非常乖,爸爸妈妈围着小宝宝团团转,自己很听话地一个人玩,不会给爸爸妈妈添乱。在学校里总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也很少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爸爸妈妈即使你们变得很忙,也要寻找机会放下手中的小孩子,来抱抱这个身边的大孩子,让他感觉爸妈并没有忽视自己,自己同样很重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给各位支的招,核心是什么,那就是给两个孩子单独陪伴,你可以单独带老大去超市,然后单独带老二去游泳,总之,每天创造一点和两个孩子分别相处的时间,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得到了父母完整的关注和爱。第六,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王女士的小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大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两个女儿也时常拌嘴甚至打架,小女儿爱告状,大女儿说我们偏心。”如果妈妈置身事外,“你们俩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时小女儿没了撑腰的,两人闹点小脾气很快就和好了。你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规定,吵架后必须拥抱彼此3分钟,孩子的脸变得快,这样的仪式感可以很有效的解决吵架问题。第七。提醒亲友别冷落老大“小女儿出生后,串门的亲戚朋友一个劲夸宝宝长得漂亮。大女儿非常失落,见到妹妹从以前很开心慢慢变得排斥。”一位大班孩子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如果有妈妈想二胎,一定记得和亲友打招呼,上门探望新生儿时,别冷落了大孩子。”终于可以生二胎了,妈妈们欣喜不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孕育第二个小天使。可是,你千万别忘了此时有点失落、有点嫉妒的老大。面对新来者的威胁,他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的举动,他需要知道自己依然是妈妈最爱的那个宝贝儿。所以,作为智慧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尊重、关注老大的情绪,别让委屈的老大一代代上演轮回。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两个或多个孩子虽然劳累会加倍,但幸福也是加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