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要上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翻了十多遍。既要有语文的训练又想加入一些新的思维训练手段。为此细细琢磨了两周。课且不讲,单提我理解的这一本书吧。
《迟到大王》中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在书中共四次出门去上学,前三次他都迟到了,第一次鳄鱼从下水道里咬住了他的书包害他迟到;第二次丛林中一只狮子咬破他的裤子,他爬上树迟到;第三次他路过小桥,巨浪把他打湿险些冲走害他迟到。老师不相信他,一次次加大惩罚力度。第四次,麦肯席匆匆上学,路上没有任何有趣的事情发生,到了学校,老师却被猩猩抓到了屋顶上……
都说绘本是用图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那就不能不考虑这本绘本的色彩。
我以为这本书的色彩应该是麦肯席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写照:初去学校时,对校园生活的不了解和忐忑,心情沉重,所以色调暗沉,及至在路边发现了下水道,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瞬间让画面充满了活力。画面一转进入班级,画面背景立刻就变得苍白,是否暗示了到校的压抑和学校的无趣和缺乏想象?



一次次迟到一次次被罚,麦肯席的上学之路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到好奇,色调灰暗的让人觉得沉闷。

好在作者心疼麦肯席,结局幽默了一把,把老师送上了屋顶。让无趣中有了一点小乐子。为最后一张麦肯席上学之路留一点小小的希望之色。

网上很多谈到了《迟》主题应为教师对学生信任的问题。我觉得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问题。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这个年龄孩子所具有的特性,一方面不抹杀孩子的好奇心一方面引导孩子努力遵守规则。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