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25-30岁的年轻人,都陷入了一种焦虑,这里面有两种人,其中一种呢,是没有对象的人。另一种呢,是有了对象,然后总是害怕以后会遇到更合适的那个人导致分手的情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做事情越来越会从风险控制和概率去考虑,爱情和婚姻不同,但是婚姻最终是大部人的归宿。婚姻法里面没有任何一条提到爱情两个字,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嫁给爱情,所以错过了很可惜,在一起之后又很担心对方遇到更好的,从概率上分析,我们如何能够最大程度收心,然后在婚姻这场错综复杂的关系里面,去找到那个真正合适的人呢?
视频中毕导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了我们在时间单向性,还有信息不确定中很容易陷入纳什均衡的囚徒困境,所以他推荐了一种能够尽量让我们打破信息壁垒,并且大程度找到最合适异性的方法,具体的分析其实在视频当中有讲,想看的话其实可以自己去找毕导的那个如何科学脱单的视频。
这里面我总结下我了解的结论。
我想这个分析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总是要求过高,对自己没有清晰认识,或者总是瞻前顾后,很多人最后也就是随随便便找了一个人结婚。
所以总体来讲,我觉得男女双方如果都能够认可这个理论是最好的。
其实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头脑也是比较混乱的。
我尝试整理以下,并且用一些相对简单的语言,去整理这个理论。
首先上结论
1.判断的方式非常简单,首先结论就是37法则,37是一个百分比。如果你在择偶期间,总共遇到的人是100个人,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先观察前面37个人,这37个人,然后在第38个人开始,遇到一个你觉得比前面所有人都合适的人,你就要抓住了,因为这其实是你找到最合适的人的方法。
2.再往后面的话,其实遇到更好的人,概率都不高了。
3.当然,如果这个世界上,你发现最终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喜欢你,那就不用瞎折腾了,随便选吧。
4.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被接受和被拒绝的概率其实都是一半,所以按照这个百分比,在后面发展过程中,这个数据还是要调整的,可以选择的余地没有那么大,就要改为22。
那我们分析一个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的情况,如果我们都是在25-30岁之间就要结婚的年轻人,而且男女朋友都统一了这个观点。
假设每年遇到的人都是一样的,那按照22法则,我们可以观察的时间是401天,在这401天里面,去观察身边的异性。然后401天之后,遇到的人,如果各方面都比之前的人好,就是一个最优解。
对于女生来说:观察异性的方式
1.自己的公司
2.自己的行业培训会
3.家人觉得比较合适的异性。
对于男生来说,分析的情况
时间线安排上面,2020年25岁,2030年30岁
1.婚后创业还是婚前?
2.可能方案一:26-27岁创业,然后28岁左右进入相对稳定期。(可贷款)
3.可能方案二:婚后晚一点合伙创业,分担资金风险。确保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否则负债怎么还?)
4.按照小孩一般25岁工作稳定,30岁生小孩这个时候大人就55岁。所以生小孩最好35岁之前解决。
5.所以401天,观察身边的女孩子,他们的特征,条件。尽可能多地去参加行业的培训,多开拓圈子。确保自己信息不是封闭的,打破信息壁垒。
6.401天后开始,如果身边出现了一个新的人,比之前所有遇到的女生都优秀(包括行业信息都能更好交流),可以尽快抓住时间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