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中国人的“重口味”发展史

中国人的“重口味”发展史

作者: 历史贝壳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23:22 被阅读0次

过去,中国人对饮食口味有句俗话,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无法准确反映各地特色,但至少表明,由于不同地域物产和习俗不同,会产生不同饮食口味偏好。

不过如今这种情况似乎正在被改变,从2012年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数据来看,中国人的口味偏好,已被重油重味的川湘菜“带了节奏”。其中的辣则是追捧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京主打川菜和湘菜的菜馆,就有至少6000家,而主打鲁菜、东北菜、粤菜的餐馆加起来不过2000多家。哪怕“辣”连味道都算不上,它是一种灼烧感,但人们在习惯一种味道后,总要追求更刺激,以至于变得越来越重口味。所以小时候觉得好吃的东西,现在觉得不好吃,不是东西变了,而是人变了。

这像是又一种“现代人竟堕落如斯”的叙事,但观察历史会发现,中国人越变越重口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先秦以来两千多年一直如此。《尚书·说命》中写:“苦作和羹,尔惟盐梅”,表明商朝人已经知道,要吃上美味的肉羹,没有盐是不成的。除了盐,中国人也陆续开发了酱和豉作为其他咸味来源。

除此以外,周朝时,无论北边的《诗经》,还是南边的《楚辞》,总少不了用一些香草抒发感情,其中花椒、肉桂、豆蔻、甘草、丁香也是烹饪所需的重要香料,这就比咸深入一层,开始追求更复杂的口味。如《礼记》中的“煎肉米饼”、“五脊扒”、“牛肉两吃”、“酒香牛肉片”做法都是将肉锤松或者剁碎,用香料腌制充分入味后再进行下一步烹饪。尤其是花椒,经学者研究《中国古典食谱》统计,古代22%的菜品中都要加花椒,唐朝这个数据更是飙升到37%。

调味料盖过食物本味的做法看来古已有之,“茱萸”也是古代重口来源之一,由于带有辛辣味,《礼记》记载的一种煎藙法就是用十斤猪油熬煎一斤茱萸,算得上最早的油辣子。《梦梁录》中临安城夜市上的辣菜饼,更是一种用芥根做馅的面食,想象一下芥末馅的烧饼是个什么味道。

直到辣椒到来,从此中国人才进入重口味的更高level,虽然辣椒在明末刚传入中国时仅作为观赏植物和药材,但也拦不住中国人要吃它。自从乾隆时贵州和湖南地区开始食用辣椒,从此辣椒开始以恐怖的速度取代传统香辛料。之前提到的茱萸直接出局,花椒入肉类菜品更是迅速消失。辣椒的吃法也越变越复杂,八角、大料、十三香,能配的全配上,蒜蓉、姜末、花生,最能丢的全丢进去。

虽然科学表明,吃的重口味对健康不好,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重口味的追求,比如现在折耳根、螺蛳粉甚至臭豆腐、榴莲,都得到了热烈追捧。

喜欢历史小故事,欢迎关注历史贝壳哦~带你领略历史长河,讲述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相关文章

  • 中国人的“重口味”发展史

    过去,中国人对饮食口味有句俗话,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无法准确反映各地特色,但至少表明,由于不同地域物产和...

  • 重口味的中国人

    作家梁文道说过这样一句话: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麻辣烫、水煮牛肉、辣子鸡、小龙虾、香锅、...

  • “重口味”真的会毁掉中国人吗?

    01.重口味正在毁掉中国人?何以见得?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被重口味毁掉的中国人》的文章在网上大热。 作者痛诉中国...

  • 被重口味祸害的中国人

    思念有点甜,饭菜有点咸。 这些年,越来越多中国人掉进了“盐多必失”的深坑。 相较危害堪比炸弹的烧烤、危害堪比吸烟的...

  • 口味重?一不小心就肾亏了

    一说到口味重,你会想到啥? 重口味电影? 重口味漫画? 重口味表情包? 能不能正经一点,我讲的是味觉上的口味重! ...

  • 重口味

    很久以前,人们口中的重口味,泛指吃东西的口味重,后来,慢慢的演变到方方面面。 去年的某日,我无意中逛微博,发现有这...

  • 重口味.

    喜欢吃又甜又腻味的食物 就算甜得发苦都可以接受 喜欢吃又苦又涩人的菜品 就算苦得发酸也可以接受 喜欢吃又酸又刺激的...

  • 重口味

    来工厂一个多月了,今天中午第一次把食堂的莱(四莱一汤)全部干掉。事实证明;湖南人的口味也是蛮刁的。

  • 重口味

    蘸了老干妈 的月儿 比来大姨妈还烦躁 不伦也不类 爱自己 是幸福的前奏 时光永远停在了 这零时的十分 回忆中 你的...

  • 重口味

    这是料理界的一股泥石流,这是一个黑屌丝和一位白富美的激情碰撞,这是一位天才料理师的不羁创意,这是一次对黑暗料理的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重口味”发展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bf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