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渐的,人们在相处的关系中更渴望一份简单,一份纯粹;人们在生活中更渴望一份简洁,一份快意。不愿也不甘被身边的许多东西累赘变得迷茫,浑浑浊浊的糊涂生活。
即使每日山珍海味,吃的身心疲惫了,也觉受用不起;即使身着时尚衣装,内里窝火了,也穿不出那份靓丽;即使坐在宝马里,惶恐起风驰电掣般的安危,也体会不到那种穿越的快感。

说到底,来社会走一圈,没人想整天在虚无的人际间揪扯。可职场也罢,生活也罢,依例遵守着说不出的守则,我们的头脑也像是定制的一样,思维的许多东西像流水线产出的似的,如出一辙。
这种思维有时像一根缰绳一样牵着我们走过了无尽的岁月。期间,也挣扎过,徘徊过,犹豫过。好比上钩的鱼,不管怎么拼了命的挣扎,跑了的毕竟少之又少,大多的还是要接受现实。冥冥中就像是一个无肉骨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有的这一切,就如春夏秋冬很自然的出现便也自然地接受,没想过拒绝或者不好意思拒绝。虚无的表象显示着眼前的美好,倘若不识趣有别的非分想法,多少在人的眼里含有离经叛道的成分而不知好歹了。
有时我们的确要清醒自己想要什么,是砍柴的就去砍柴,别再去和放羊的聊天。不然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没砍完,这不是瞎掰吗。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该放弃还是要放弃。

这是一个很闹心的圈,圈里的人想出去,圈外的人想进来,都挤在这条路上。没进去的,常感慨世道不公;进去的,细思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社会如同进了快车道,一天一个变化。一些新词也层出不断,耳边时常有了:原生态、绿色、环境等等,辅之已各种认证就OK了。这些看似挺新鲜的东西,玩味一番其实是我们过去早就拥有的,只不过被我们的贪婪不经意间弄丢了。

于是,我们开始钟情与山川般安静的田园生活,就像唐·王维 在《青溪 / 过青溪水作》里面所写: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也许好多人在想,如果可以,还是希望如诗中“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般心向素浅,在小桥流水旁,在清泉山涧畔,闲钓流云,坐看云起,如此闲静清雅的生活。

我们细数光阴里的倒影,那深深浅浅的浮现在眼前的淡淡的静好,便是时光给的暖。就像余秋雨老师所言:“感谢生活给我温暖,让我在平淡的时光里细数人间烟火,笑看月缺月圆,或许时光可以老去,光阴的对面,永不老却的是爱和温暖。回眸间,愿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着的人都健康幸福,如此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