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这部电视剧,我一口气看完了,里面的女主角芮小丹同学,深深被《天国的女儿》这首音乐震撼,人一下子活了,就足以说明音乐的魅力了,这也是对美更高层次的追求所需。我们现在对美的追求缺失了,因为太现实,太浮躁,太功利,人心都很累,人心变了,人心缺少真善美了,缺少信任了,这也是中医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要原因吧,因为中医太美了。
中医太美,美在哪里?
一、中药的美
中医讲究药的气、性、味、颜色,用你的鼻子舌头眼睛可以感受到的无形的东西,这个西医科技不关心,这个方面讲,西医就缺了三个维度了。药,繁体字藥,底下一个“乐”字,可以理解成音乐,交响乐就是由不同的频段的声音组成吧,同频率可以接受到同频率信号,中医讲同气相求,治病就是这样,同气了对症了,效果就有了,不同频段的药可以解决不同频段的五脏六腑的问题,激发机体潜能,激发人体情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跟音乐能不能引起人内心深处和灵魂的共鸣,好像是一个道理吧。离开了这些高阶的频率维度,现代医学也就是静态的,不是活生生的,是冷冰冰的。
从振动理论角度来说,我们万千世界都是靠振动维持运转,并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你的心跳,你的声音,你的视觉,离开了振动,也就没有了生命和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不同脏腑,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药也有固有频率,同频率的跟同频率的回产生共鸣,同气相求嘛。所以呢,苦味入心和心脏,也可以理解成苦味的药食和心经心包经的固有频率是一致的,所以呢,苦味能增强心的功能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层面,西医科技根本检测不到这些维度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太美,她是超前的理论医学,有先进的理论依据来指导临床。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针,理和法有了,方向就定了,方向不会错,就不会南辕北辙,不管用针还是用药,就都可以解决问题,怎么能不见好的疗效呢,只要为医者心地善良,心怀悲悯,诚心诚意的话。
二、中医文化的美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一个人学了中医文化,会更加自信。
刘力红老师说:学了中医的人,都是祖上积了福德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2069/b234253bd77fd45b.jpeg)
为什么?
中国文化,蕴含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儒家文化教我们遵守天地君亲师的排位,正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文化教我们顺应自然,不可逆天而行,教育我们要对天地自然心怀敬畏之心。佛教文化教我们修心养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中国文化,一点都不迷信,正如《天道》中的台词: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你能说相信自然规律是迷信吗?
中国文化,涉及《易经》、《山海经》、《诗经》、《道德经》等、而中医文化又涉及《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神农本草经》。每一部经书都是经典,都距离我们几千年甚至更早,早到上古帝王时期,这些都是让人望其项背的,都是让人觉得惊奇惊叹的。《易经》告诉了我们宇宙的由来,易经八卦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山海经》准确的描述了全球的地貌,这不是巧合;《诗经》让我们想起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我们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学;《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是怎么来的,绝不是猴子变来的,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依据的是宇宙天体运行规律,一点都不迷信,是科学的,可以准确预测疾病的发生规律,这次疫情也是被准确预测到的,只是之前没几个人相信而已;《神农本草经》,是我们的神农氏尝百草,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眼睛看,都是最直接的去感受的,也是最接地气的,收集的365种药材,到现在用这些草药依然可以治我们的病,不管是小病还是大病。
要知道,这些经典都出自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些经典所用的文字传承了几千年,几千年啊,是什么概念?我们依然看得懂,依然能够领会其中的奥妙,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而西方的文明呢,所谓的玛雅文化,现在有几个人看得懂?断层了。这些经典文化,蕴含了超前的智慧,我们怎么能不去相信她,我们怎么能不去文化自信?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自豪吗?
西方文明有其优势,我们需要借用他,但我们中国的文化不能丢啊,不能忘啊,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啊!
中医文化呢,蕴含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思想,其中一“中”字和“允”字代表了太多的含义。中,包括“中庸之道,中正平和,致中和”的思想,中医治病用的中药,针灸,导引,砭石无一不是在求中,在求平和,在让人从偏离的状态回到平衡的状态。比如, 药物的配伍讲究阴阳平衡,治你的病的同时不伤你的正气,针刺讲究“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允”,就是允诺,就是信任,刚开始也说了,我们中医最需要传承的就是信任。无信不立啊。
三、中医“针”的美
一个小小的银针,往往能发挥起死回生的功效,为何啊?因为它在帮助人们守护阴阳平衡啊!
针繁体字还是针,右边一个“十”字。不要小看了这个“十”字,它蕴含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啊!我们经常讲十全十美啊!你为什么有十个手指头,十个脚趾头啊?这都是有相应的对应的关系的,十指连着你的心啊!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科技人啊,缺少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感性文化,太理性了,僵硬了,张文宏医生就像这样子,僵硬般的存在着。
四、中医五行的美
这个五行啊,蕴含的道理太多太多了,木火土金水,概括了宇宙的所有元素,而且又跟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一一对应,与春夏长夏秋冬一一对应,天干地支都蕴含五行,人体的元素和宇宙的元素是一致的,无非就是氧气,氮气,氢气,还有碳,我们中医五行,把其中的奥妙关系阐释清楚了,他不是停留在研究氧啊氢啊碳啊氮啊,这些微粒子上,他是真正的研究我们自然的规律,人体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呢,也是西医科技缺失的东西。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循环无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又克水,相互制衡。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用于我们中医治病,人体功能的恢复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此简洁明了,正所谓大道至简,你能说她不美吗?
五、中医感性的美
中医还有一个重要的美,那就是中医的感性美。
何为感性?相对理性来说,感性就是感觉,就是神奇,就是玄妙,就是第六感,就是茅塞顿开的灵感,就是漫步在山水田园中的诗情画意,就是身处大山之颠的心旷神怡。我们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无一离开感性文化,那才是真正的美。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美在感性文化里。
然而,我们对感性美的表达,在被繁杂事务压抑了内心的今天,显得特别奢侈了。不是吗,问问你自己,你的心累吗?你美吗?没了心,是没办法去感受美的。
其实,我们主流社会的感性文化太缺失了,让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也不得不变得太现实,太理性了。房子,教育,医疗,哪一个能让你感性自在呢?这是社会问题,牵扯到生存,所以我们无力去讨论,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对美的追求。
当前主流社会“感性文化”的缺失,也是中医文化被埋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科技知识还是太过于理性刻板了,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变得“愚昧无知”了。
大家现在去看病,医生和病人大多只相信医疗设备检测出来的指标,而不相信自己感觉了,这是非常愚昧的,是不是?明明你很难受,却指标都正常,这不荒谬吗?
中医是生命的医学,是活生生的人的医学,不是研究尸体,也不是研究动物小白鼠,她属于哲学范畴,更高于美学,所以现代科技无法理解她。关庆维先生说,她只有降低维度才可能被现代医学所理解。
中医太美了,美在感性文化,而感性文化是多维度的,不仅仅属于美学范畴。比如,中药的气、性和味,气如香臭、性如温热寒凉,味有酸甜苦辣、只有通过我们的感觉才能感知得到,科技却很难检测这些高维度的东西。
我们古人就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感知,来描绘整个宇宙运行规律的,建立了超前的“五运六气学说”。运就是运动,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运气”一词也是从这来的。你的运气怎么样,都是跟自然密切相关的,一点都不玄,都不迷信。
中医太美,美在感性,正所谓“感而遂通”。何为感而遂通?比如,用针来调病,内经云“粗守形,上守神”,就是说,上工调病关注病人的感受,粗工治病关注病人的身体。粗工给人用针,就是死记穴位和手法,按教科书把相关的穴位一顿扎了以后,就完事了,结束了,不关心病人的感受,好的效果也就很难达到了。而上工治病,更侧重于感同身受,调动病人的自我感觉,并感受到病人的痛苦,与病人建立同气,建立信任,正所谓同气相求,效果大多都是神效。在给家人朋友用针的实践中,我能深刻地体会到,感觉的重要性,这种感觉占了疗效的大部分作用,有点玄?是不是,但就是这样,你用理性的思维是很难解释的。就如同魔术师尤里盖勒的超能感知能力,是被美国中情局证实客观存在的一般。这就是杨真海师父说的感的力量,感而遂通。
这就是感性文化的魅力所在,你只有去感了,你才可能觉悟,才可能得到,也才可能进一步得道。大医往往都是心医,用心去感受的医生,用心去体会的医生,用心去感受病人痛苦的医生,“感”字不能没有“心”,没了心,你是感受不了任何美的。就如同“愛”不能没有心一样,没有心的爱,还是真爱吗?
所以,我们期盼主流社会上感性文化的兴起,让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以及对更高层的美的追求,也希望祖国中医学可以守护更多生命的健康。
中医文化太美,美的不能言尽其词,美的不能言尽其意,唯有你去亲自体会以后,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医的美。
有人也许会问,会质疑,为什么中医这么美,现在老百姓都说中药没多少疗效了呢?因为官方的中医大多已经被西化了,变味了,该用的药不给用,该上的量不给上,这还怎么治好病啊?有一些中医呢,为了生存,为了赚钱,他就故意吊着你,败类哪个行业都有。中医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再不去发扬中医,中医真的可能会没落掉了,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要弘扬中医的主要原因吧!希望有志之士,有缘人可以一起践行中医,弘扬中华经典中医文化,让身边人受益,真诚期待与您交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2069/d1d3291130c03005.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