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07-061】当我谈病卧时,我谈些什么(三)

【007-061】当我谈病卧时,我谈些什么(三)

作者: 读书求得间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20:32 被阅读0次

书籍让人思想深远

20191020上午

病中卧床,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读书了。

今年读书相比前两年进度要慢并且读书总量要少,一方面原因是读书侧重于精读,另一方面原因是有段时间练字占用了原本用来读书的时间。

这种状况一直到读了《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才有所改变,因为在书中樊登说过读书符合幂次规律,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加而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是从那时起,才决定再将读书目标定在数量上,相信只有有了一定的数量做为基础,才有资格谈精读。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分享截图

随着读书量的增加,许多书之间会自然在头脑中产生了一些联系,在不经意间就勾勒出淡淡的知识框架,而此时,我们或许还不自知。

比如这段时间在践行时间管理,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做事有计划有反思。但在践行的过程中,才发现人的惰性是如此之大,让人在蜕变的过程中前行一段,再后退一段,最后综合一看,竟然还是停留在原点。

在这个时候,便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比别人意志力差,让许多事情明明知道却偏偏做不到。

当这种苦恼生起时,想起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值增加定律,大意就是宇宙向熵值增大发展,也就是混乱度增加。例如一盒火柴,掉在地上,就成了零散的一堆火柴棒;例如如人养成一好习惯很难,但放纵自己却很简单。

《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段话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007-061】当我谈病卧时,我谈些什么(三)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知道了人的成长都是违背自然规律逆流而上的,所以不可能一路高歌猛进,这么一想便豁然开朗,不再自怨自艾了。这种心态对于个人成长在螺旋式前进时,能够坚定信心继续前行,直至走到最后的个人胜利。

这便是读书带来心智成熟的一个实例,当然这种例子还会很多。


读纸质书的感觉很好,但对于卧床的人来说却不是最佳选择,毕竟长时间举着一本书并不断翻页,对于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还好,现在有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电子墨水屏,不伤眼睛,正常光线屏幕的显示效果如纸质书一般无二。

当然还有便携的好处,可以存储大量的电子书,同时操作也很方便,一只手就可以轻松实现翻页功能。躺在床上,手持Kindle,平时无暇读的书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品味了。

按《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籍分类标准,建议读者将所有书籍分为两大类:虚拟类与论说类,顾名思义,就是瞎编的与真实的。

虚拟类的书籍也有好处,比如读马亲王的小说,在真实历史的骨架上,增添了虚拟的血肉,读来仿佛就是当年发生的历史事实,但你一定知道,这肯定不是真的。然而,最有意思的地方还是不到最后一刻,真相一直在迷雾朦胧中。

虚拟类书籍对于人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读金庸的小说,慢慢就会被侠之大者的郭靖、萧峰、张无忌、令狐冲等角色物质所影响,进而影响自己的性格。当然论说类的书籍影响人的方式是最直接的,比如读了《高能要事》这样的书籍,就会立马尝试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让自己去尝试早起,做事有规划。


读书记录

卧床读书还有一个好处,便是不必精读,可以专心速读。速读的多了,便把读书的数量提升上来了,在这个量的基础上,又促进了阅读速度,进而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难得的安静时刻,是老天弥补肉体痛苦的一个补偿,让心灵舒缓,不用考虑保险工作的任务、考核,不用考虑人际交往的敷衍、应酬,不用考虑健身塑形的节食、锻炼,也不用考虑书法日课的提按、使转......总之不用考虑的事很多,这个时候的自己就象是孤岛上的鲁滨逊,静坐书海,神游太虚。

于病中,更怡然自得。


难得一病,卧床廿日,所思颇多。
当我谈病卧时,我谈些什么?那么就谈健康、谈无聊、谈读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07-061】当我谈病卧时,我谈些什么(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ha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