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想聊些轻松的话,信口而言:“听说,你钻到王维的床底下啦?”
孟浩然的神情越发沉郁:“你说的是‘不才明主弃’诗句惹圣上发怒的事吧,确有其事。但我并没有钻到王维的床底下,这个情节是有人编造的。”
王昌龄无意中戳到孟浩然的痛处,急忙转换话题:“你住的这间茅庐挺好的,夜听松涛阵阵,晓看白云飘飘。到了你这茅庐,就想起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你是襄阳人,与诸葛亮一样也住茅庐哟。”
孟浩然苦笑一声:“是啊,我的《岁暮归南山》是在这间茅庐写的,诗中有‘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之句,‘敝庐’即指这间茅庐。接下来,就是那句‘不才明主弃’了……”
竟又戳到了孟浩然的痛处!不能总是揭他的伤疤啊!王昌龄索性把话题扯得远远的:“浩然兄,我这些年与朋友交往,遇到一些趣事,你想听听吗?”
“好啊,我想听!”
王昌龄娓娓讲来:“我与高适、王之涣交往甚密。有一天,我们三人相约到一家酒楼喝酒,刚好有几位歌女为客人唱歌助兴。第一位歌女唱了我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二位歌女唱的是高适的《燕歌行》。第三位唱的又是我的诗作,第四位还是高适的作品。这时,王之涣依然淡定自若,指着最后一位歌女说:‘歌女总是把最好的歌放在最后演唱。如果最后一位歌女不唱我的作品,我今生就再也不写诗了。’果然如王之涣所料,最后一位歌女姗姗登台,纵情高歌了一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迎来全场喝彩。我们对王之涣也更加心悦诚服了。”
“这故事太精彩了!”孟浩然露出欢愉的笑容。
交谈中,听说王昌龄是被贬岭南,路过襄阳来看望自己,孟浩然很是感激,也为王昌龄的仕途遭遇深为扼腕,当即写了一首《送王昌龄之岭南》,其中有“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的诗句,追忆当年共同生活的岁月,感叹天各一方的离别。
收下孟浩然的《送王昌龄之岭南》,王昌龄再三感谢,说:“时间仓促,我来不及为你写诗相赠了。但是,我带了一首李白写给你的诗,你一定会更喜欢的。”
“什么?李白给我写诗了?快拿给我看!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