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前一直听谁谁谁考上了公务员,谁谁谁进了编制,始终只是听说别人的故事,自己从未尝试过,也并不知道一点具体的情况。
机缘巧合报了事业编,也顺利进入面试了。可心情并没有好到哪去,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沉重的忧愁:
喜悦的是,从六十多个人中脱颖而出可以进入面试了;忧愁的是,成绩排第三,距离前面两个人分差还比较大。
那么问题来了,我是直接放弃,还是全力一博呢?
在这期间,我看了华图的电子教材,买了中公的两本书,华图和中公书的内容的很相似的,能够让我对套路的流程有个熟悉。
后来又入手粉笔,看一些视频,佩服讲师的脑洞大开,能够说出很多自己压根都想不到的知识点,就这样把之前的思路又打翻了。
就这样迷茫的度过了一段时间,该走的弯路一个都没少走,其实面试最重要的就是,在规定时间内,看到题目并流畅的回答,这对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个难题。
后来遇到一个熟人,对公考比较了解,他还是蛮鼓励我去的,他说对面试而言,5分的差距也不算大,可以试一试,还给了我很多面试建议。于是,我在考前的一周,决定报了面试的提升班。
(2)
正因为此,也见识了这行业的疯狂。
回想当时笔试的门口,就有好多家机构在举着牌子,发着传单,现在想想,考试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他们的潜在顾客。
各种班次应有尽有,价格从几千、1万多,2万多,10万多。
首先,很多协议班的招生的规则是:不录取全额退款。然后仔细一打听,这是对第一名适用,后面还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对成绩落后的考生需要收一笔分差钱,这部分钱往往是不会退的,比如少两分,就交2000。
这就保证了培训稳赚不赔的。据统计,最终考试录取的人当中,笔试第一的占了2/3,所以多招收笔试的第一名,最后的结果肯定不错,并且经常出现某班通过率的很高的情况,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可能是这个班级原来的笔试成绩就很高,概率也低不到哪去。
对考生而言,一方面培训成本低,只有过了才付很多钱,所以很多人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另一方面,考上了就是铁饭碗,对考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很多考生都会拼尽全力,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报了培训班。
这时,如果不参加培训,几乎意味着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一些解题思路,得分要点自己很难琢磨透彻,而自己练习没有人能够帮忙指出错误,效果很难做到及时的反馈,同时模拟与现场的氛围也是有着一些差别,一群人看着多少会紧张。
那既然大家都参加培训的情况下,就是比培训的质量了。谁家的方式更好,考官更能接受,谁就能让学生获得高分。
(3)
后来选择本地的一家培训结构,据说口碑不错,报名的是模拟班,6天6晚,6千。
有好几个和我一样,第一次上课,而一些已经参加过一轮培训,这是再次过来进行一个提升训练的,有小伙伴已经逆袭成功了。
老师先讲理论课,说一下大概的流程和题型,后面就是针对某一类题型进行训练,以说为主,老师进行相关点评与指导。
由于时间集中从早到晚,而且每个人都需要上台练习,这个过程比自己单独摸索会快的多。
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常用套路:“表态——分析原因——沟通——完善——在今后工作中”。
level1:在面对一道题目的时候,没有思路,套路给了一种切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把答题的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是如果光靠套路,最多拿个平均分吧,因为你可以这么说,别人也可以这么说。
level2:能够熟练运用套路,并能够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别人想不到的,就很容易成为加分的亮点,你想想,考官每天要听很多很多人说,如果你有背过一些名言,第一个人这么说,第二个人这么说,而你是第三个,那考官这么会这么看?
level3:个性化答题,个性化的素材积累,这最后变成属于你独一无二的风格,别人无法模仿,也无发超越,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和竞争对手较量的时候,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考官,公平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只要比他们两人高一些,目的就达到了。
说到底,培训给人带来一个能力上的飞跃不太现实,有可能本身基础就好,培训只是指点一下,变得更好;也有可能是,培训能够带来心态上的锻炼,不断的上台练习带来一个脱敏的效果。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想要取得高分,离不开平常的点滴积累,笔试如此,面试也更是如此。
上岸的道路,对有的人来说很简单,对有的人来说曲折漫长,祝君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