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郗鉴老师花了一年时间写了这本书。考虑到上班族上下班携带需求,把一本书拆成了两本。在读书圈里,有拆书的习惯。因为书本太厚,人们读起来觉得太费劲,所以会把一本厚厚的书拆成几块。而这本书的作者已经为你考虑到了,所以为对方考虑从一些细节里都是能够看出来。这点我也要多多去实践~作为他的学生,常常会被他做事执着所感动。这也深深的影响到我,长期做一件事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是郗大他会怎么去做呢。
看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平常自己看了很多书但是当去分享时没有经过整理,或者是不够系统的分享。有时候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当别人问为什么的时候常常会很抓狂,主要还是研究的不够深入。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转变,无论去表达什么,要进行深究。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一切围绕提高水准的主旨去生活和工作”。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确实你做的设计也反应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去看美的东西,体验好的设计,接触美好的事物。你的这些经历、想法,也会通过你的设计呈现出来。一个好的设计师,他对自己是要求的,对自己的生活都是有高要求的。这些思维都会通过设计呈现出来。
因为在我的职场当中发现,如果这个设计师喜欢一些新鲜、有趣好玩的事物。通常他做出来的设计也是有趣的,如果这个设计规规矩矩、害怕出错、一切都很平常。那么他的设计,通常也没有什么亮点。果真好设计,都是源于生活。
02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1132/bd1eab011ecdf83c.png)
有关设计规范,发现很多时候记得,过久了不去用就会忘记。这本书的出现,会成为你今后工作中的UI字典。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告诉你这个数值还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
比如让很多设计师感到困惑的设计尺寸,因为不知道跟开发小哥哥配合。不知道要用什么尺寸去做图,为啥还有2倍、3倍这种东西。这本书里从头到尾跟你娓娓道来,虽然从2007年iPhone发布到如今2019年已经发布了12代手机,但是我们只要考虑2套切图就可以了。用750px*1334px作图,切好图后上传到蓝湖自动会下载2倍、3倍的图。2倍的图主要适配iPhone6/7/8/XR,3倍的图适配iPhone plus6/7/8/XS。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iPhone6到iPhone8这段时间,iPhone6/7/8的物理像素都是750pxX1334px;而所有iPhone plus手机物理像素都是1242pxX2208px。如果按照逻辑像素就是375ptX667pt;而iPhone plus的逻辑像素就是414ptX736pt。原来的手机全部被淘汰,所以1倍图不用考虑了。
比如Retina屏,这个词我在群常常听说。但其实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但也不敢问。直到看到这本书原来是这样的意思:Retina是苹果提出的标准,它的含义是在应用场景的视距内让人无法看清单个像素。总所周知,近距离观察屏幕,一般的屏幕都会出现一格一格的像素矩阵,屏幕就是由这些矩阵组成。如果UI设计师希望得到更好的体验,自然让用户看不到格子,这就需要加大屏幕的密度。如果屏幕的密度达到一个指定的水平,那么用户的眼睛无法分辨出细小的像素颗粒,这种屏幕就被称为Retina屏。
03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1132/c312dc3a8c4cc3b2.jpeg)
最后有关设计总监的这一篇,发现无论做什么都是有方法的。当一个设计总监,思路就会发生改变,不再只需求对你自己的设计图负责。需要对这个团队的输出负责,还有与高层的对接、其他业务部门的一些接触。设计总监,我觉得最主要是能够扛事,如果是一个老好人,底下的人就会叫苦不迭。
记得我们公司有个设计经理,因为是运营总监把他提上去的。所以运营总监提的一切需求,他都会去奉承他、并且让底下的人去做。运营的人总是成为设计师背后指点江山的大神,设计流程也是乱糟糟的。运营可以什么资料都没有然后让设计师去做图,如果销量不好,运营就会说设计师的图做不好。提出的要求都是,要快、要好、现在让你做,五分钟之后就要出来。
当时的公司,都是乱糟糟的。后来来了一个96年的设计经理来了,虽然他年轻但是工作经验很足。他来了之后,一切都开始掌握主动权。比如开始主动要求摄影部的同事去怎么拍照,如果有人需要改,设计经理会先站出来。而且这个设计经理的审美水平比较高,也有一系列的方法论。所以很快就得到公司老板的认可,那些不咋好的老员工慢慢的也被人事清理出去了。
其实他这个位置,人事也是让我做。但我发现,很难去处理这一系列的事情。首先那些老员工,会自成一派去刁难你;其次要让你那些员工信服你;最后部门的整体输出视觉水平得提高。
然而这本书有关设计总监这一部分,说的还挺好的。如果早点看到,估计当时会处理的更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