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2.11王教授解读《正面管教》

2019.12.11王教授解读《正面管教》

作者: 2019那些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2-12 00:58 被阅读0次

    冬日的黄昏,温度已经低至5℃,却挡不住学员们的热情,18:30匆匆赶到晴朗,已经有40多个学员了,家庭教育,包含着多少家长对改变自己家教方法的渴望,包含着多少家长对自我成长的追求。有多痛苦,就有多强烈的改变动机。

    老师首先让写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孩子”“正常的孩子”“现实的孩子”三种类型,意在指出,高期待和高欲望,造就了家长与孩子的焦虑。焦虑导致家长情绪失控,导致孩子产生恐惧,无力感和自我怀疑,造成恶性循环,越焦虑,越学不好,家长、孩子情绪越差,情绪越差,越影响学习……由此得出:首先降低期望,因为期望并不等于现实。人的痛苦来自把目标当要求,就造成了冲突。而家长,应该基于实际的基础上完成要求。

孩子有情绪,完不成要求,经典条件反射是唠叨、埋怨,而操作条件反射则是主动出击,去寻求帮助,寻找办法。而后者,在寻求方法时,还要遵守哲学的基本方法:循序渐进和实事求是。而现实中的家长,往往期望过高,心情急切,孩子达不到之后,往往怨天尤人,还有外归因,有的夫妻互相指责,有的指责老人过于娇惯,还有的会责怪老师。求教时,总是希望有灵丹妙药,或是神仙一把抓,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这种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也非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而晴朗倡导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家教难题。提倡自我学习,提倡改变,去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今天王老师领读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正面的、正强化的积极的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困惑是“我是谁”“我好不好”,前者会造成迷茫,后者会造成自卑、低自尊、敏感,特别在乎他人评价。那么,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孩子得到肯定,认同,让孩子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

由此我想到网红段子:“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是典型的自我价值被家长剥夺的形象比喻,连最基本的生理(冷热)感受都要替孩子做主,孩子怎么能堂堂立于天地间,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更不要说看着孩子写作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都是打着“为你好”的名,行着越俎代庖之实。殊不知,孩子的主体感被剥夺后,犹如木偶被操控,行尸走肉,根本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也没有对世界的掌控感,怎么能锻炼出力量呢?怎么能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呢?因此出现空心病。北大徐凯文教授说大学生中很多,但是我看到我周围也很多:老年人分为“保健派”和“奉献派。”前者每天准时到保健品店报到,追寻的是店员给予他们的“关爱”和空头许诺的“百岁”,后者为子女看孩子做饭,耗尽了生命的能量,寻找被需要感,丝毫没有想过为自己活。中年人有“户外派”“吃喝玩乐派”。去外面走走,放松身心和饭桌上觥筹交错,类似于佛系。大学生,爱读书的也很少很少,大家都忙着刷题,取得高的绩点,以求将来考研保研和拥有一份高薪工作,再后来拥有一套大房子,一个好配偶,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生而为人,我们难道追求的是这些吗?我们真正拥有自己的爱好吗?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难怪北大钱理群教授形容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病就是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没有追求,觉得一切都是虚无,无意义。这都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我们太焦虑,牺牲了童年和少年的快乐,都是为了青年做准备。人之所以被异化,也是此道理。当人如一颗颗零件在生产线上被加工,成品是千人一面,且面目模糊;当人被当做学习的工具,只是执行着(家长、老师)的命令,忽视了作为人的生命力、活力和灵性的时候,人何以为人呢?当人被异化为物,何谈价值,何谈个性,何谈生命,何谈喜欢与爱呢?其实,这才是人类独有的呀!

我不是批判高考,而是认为目前为止,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竞争手段。我只是认为,应该寻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点。应试教育的可耻之处,不是成就人,而是筛选人。是通过竞争,淘汰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而职业教育又跟不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只有一小部分人能享受到,造成了家长的恐慌与焦虑。所以,大家唯分数论,只用学习好与差来评价孩子。评价手段的单一,也造成了人格畸形。如果家长老师学校在关注分数的同时,记得孩子还有其他的可塑性,还有健全人格的培养,那是多么重要!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社会就多一分安宁,人群就少一些戾气,大环境才会真正的温馨和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不同的种子,而教育工作者就是农人,根据不同的种子去浇水施肥松土除草,没有听说过哪个农人把差的苗扔掉。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天生就不相同。每个孩子能发展成他最好的样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教育是唤醒,是推动,是成就。

接下来,老师又总结了青春期孩子的八大特点,对照自身家庭教育,有以下反思:

1.想知道我是谁,这是自我意识觉醒。和父母有深度的沟通,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似乎没有问过这个问题,一方面也许是我工作忙碌,对孩子有忽略,另一方面可能孩子发育晚,没有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由于我的家庭氛围较为民主,因此,孩子的焦虑和需求我们都接纳了。比如孩子上初中以后,总感到作业多,太累了,不想去上学,那么,我就经常给老师请假,在家好好睡两天。分数的起伏,名次的高低,我们很少在意,因为我觉得孩子已经太好了,全然相信他,后来才知道了罗森塔尔效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是对孩子积极的权威期待。

2.逆反和价值观的对立,我和先生讨论,儿子似乎没有逆反期,因为我们对他是全然信任,尊重他的决定,一般都满足需要,没有否定过他。价值观,不存在道德教唆和绑架,还是基本上能从人性出发,考虑人最本质的需求,因此,这一块也没什么印象。

3.身心的巨大变化。这点在初一军训回来的时候我印象深刻。他激动的对我说,妈妈妈妈,我们班好几个男生都表白了!啊,我说,都谁表白了谁?他给我说了好几个男生的名字,表白女生,也说了结果,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因为我一直觉得男女互相爱慕是正常之事,所以他才会这样敞开心扉。我问儿子,那你没有表白?他说我没有。我们同学一直问我,喜欢谁?我说好像某某某长的怪好看。同学就起哄让我表白,我也没去。孩子当时非常激动,他觉得这事太刺激太新鲜了!我说,嗯,这都很正常,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你要是喜欢谁也很正常。但是我没贴早恋(那些男同学和儿子)的标签。因为我上学的时候层饱受其苦:我属于天生情感丰富,气质敏感型。上初中时没什么书可看(那时候文化匮乏),迷上了琼瑶,就臆想出一幕幕爱情剧,把自己也代入其中,会对班里高大帅气的男生心生爱恋,上课下课不由得多看几眼,这就给班里同学议论的话柄,遂又传到班主任耳朵里,立马给我贴上标签,又告诉家长要好好管教,家长也感到颜面扫地,那个年代,这都是女儿家疯疯癫癫的象征!我曾深深受此伤害,因此特别注意引导,我不给予道德化评价。因此,儿子班级的“表白风波”在我家很快就平息了。

3.同伴关系优于家庭关系。我深有同感。我由于在家里总是得不到肯定,经常回去外面寻找关系,比如和女友形影不离。也记得老师说的,否定孩子的朋友,等于否定孩子。因此,孩子把朋友带回家,我和先森都是热情相待,不是出去搓一顿,就是在家做最好吃的,家里有什么好的都拿出来,也造就了孩子大气的性格,在朋友中威信很高。

5.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我总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的将来自己做主。因此,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到23.00我就睡了,从来没陪过写作业,也从没报过辅导班,反而是孩子自己说物理弱,要去补。我都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初中一开始,孩子要买阿迪耐克,我都嫌奢侈。他爸就说我,啥叫奢侈,你买就不叫奢侈了?孩子要什么他爸爸都满足。(他爸爸可能有要弥补自己早年没有满足的部分,)爸爸在原生家庭有一个宽厚包容的母亲,这方面的滋养也非常好。我的做法,则是沿习了我的原生家庭养育方式:小孩子穿个啥都中,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却没有关注孩子长大了,有自我意识了,关注自身形象了——还是我心中的道不对,没有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地位,尊重孩子。孩子没有出现人前彬彬有礼,在家对抗的现象,可能是由于他的内在自我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吧。

6.保护隐私。自从我发现他睡觉要关门后,我总是忍不住要推开门去看,这是严重的边界不清,侵扰了对方边界。后来经过学习,发现是原生家庭母亲边界不清,经常会越界。觉察后,我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隐私,再也没有出现过不打招呼推门的情况。但是,却出现了忍不住反复询问一些事情的现象,这也是过度关注的一种表现,是家长越界、焦虑的表现。这一点,还需要继续学习,继续改变。

7.父母变得尴尬,有距离。从六年级开始,他就不再参加成人聚会。爸爸很宽松,不是给钱,就是让饭店打包送回去。这点我们没有强迫。但是我回忆当时我是不甘心的,总想让他去,后来发现不奏效,于是放弃了。

8.自以为是和无所不能。这是全能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我太粗心了,或者我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因此,没关心这方面。

今日讨论得到:

1.思考方式的学习:和春天老师、蔡老师、甘老师讨论杨老师提出的问题,发现,我们提出的细碎的点,虽然有心理学的深度,但是拿到王老师那一分析,马上就抽象出家庭教育出现的几大方面的问题,完全是将问题放在一个系统(网络)中呈现。立体化全方位,而不是扁平化、单一化。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思维方式。无奈心理学理论基础几乎没有,这样做真是勉为其难——修炼之路漫漫!

2.写下来很重要。上次老师说,自我觉察后写出来,是第三只眼,悬浮的我,来看事件。尼采说,我们的眼睛离自己太近,所以看不清自己。这次老师说,写下来,是将内在语言变为外在语言,将潜意识意识化。荣格说,潜意识正操控着你的人生,你却称其为命运。心理学的学习,正是探讨自己潜意识的过程。荣格说,当潜意识被呈现,你的命运就被改写了。

而我自身的感受是:写,是将感性层面的思考理性化。写的时候,人是冷静的,最起码是慢慢冷静下来的,就会丝丝缕缕分析,就会有深度,就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就会慢慢成长。当初听课后拿起笔,是因为太多的情绪想发泄,太多的同感敲击着我的心灵,如今,越来越多的觉察,化作越来越多的文字,我感到自己的改变:从事后觉察逐渐发展到事中觉察,发展到事前觉察;情绪更加平和,更能理解他人,因为理解,所以看见,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亲密关系达到结婚22年来最好,婆家娘家的人有什么事都愿意来问我,更多的同事愿意咨询生活中的问题……我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更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期望自己能够通过写,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改写自己的命运,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3.今天讲课开始,写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时,发现自己有移情:理想的孩子:(1)有坚毅乐观的品格。(2)自由。外圆内方,敢于说不,活出自我。(3)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4)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真正的快乐。(5)有一个爱好。(6)热爱艺术,兴趣广泛。(7)把热爱和兴趣作为自己的职业。

与其说这是理想中的孩子,不如说是理想中的我的人生,我特别喜欢萧伯纳写的《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它是一个共和国,里面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三位一体,一体三位。

我喜欢有趣,喜欢快乐,喜欢游戏,也希望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理想国”。

相关文章

  • 2019.12.11王教授解读《正面管教》

    冬日的黄昏,温度已经低至5℃,却挡不住学员们的热情,18:30匆匆赶到晴朗,已经有40多个学员了,家庭教育,...

  • 学会鼓励·启发·跟进

    正面管教之二 学会鼓励·启发·跟进 上节课学习了《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及解读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表达...

  • 青禾读书会 6月

    【王美萍】《正面管教》 什么叫正面管教,就是面对孩子,用正确的,合适的方法进行交流,进行沟通,从而 达到管教的目的...

  • 解读:《正面管教》

    更多解读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阿兰读书。 你好,欢迎你来到阿兰读书,我是阿兰。 本期,阿兰要和大家一起来解读的这本...

  • 启发提问胜于直接给答案

    分享【李宗磊解读《正面管教》】关于#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区别 听李老师的解读的30'40″~33'06″《正面管...

  • 晚9点仍不写作业的乌龟宝宝,抓狂的妈妈如何化解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根基,通过体验式培训的方式,教授父母如何提升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 正面管教

    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让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 书名:《正面管教》 作者:[美] 简·尼尔森 今日解读:林瑜...

  • 解读:《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你好,欢迎来到阿兰读书,我是阿兰。 本期我们还要继续“正面管教”的话题,我们要共同解读的,是正面管教系列当中的一本...

  • 控制情绪,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今晚潘教授的《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很接地气,解决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正面管教既能让老师少暴躁情绪失控,更能...

  • 12张 正面管教思维导图倾情奉献

    “所有学过正面管教的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学习正面管教,所有学过正面管教的老师都希望校长学习正面管教,所有学过正面管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2.11王教授解读《正面管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kz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