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与书法老师聊天。
我问老师:是否孩子真的是父母的镜子?为什么有些人品不错的父母会教育出熊孩子,甚至对社会有害的人。
此疑惑来自之前读曾国藩传,曾国藩一心想为他几个女儿寻个好夫家,便在人品才学巨佳同僚中选择他们适龄的儿子谈婚,认为虎父无犬子,他的女儿定能幸福。不曾想几个女婿皆为纨绔子弟,他的女儿也是过得凄凉,甚至有的抑郁而死。反而是自由婚恋的小女儿过得最为幸福。
老师给我一个答案:中国大多有这样的规律:父亲很厉害的家庭,他们孩子大多不行。反而是父亲平凡无奇的,容易出有作为的孩子。为什么?因为穷人孩子早当家,懂得奋斗。
仔细观察身边,确实会有这样的规律。但也不乏优秀父亲带出的优秀孩子。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也一直延续着先辈们的优秀品质,不断刷新家族财富。
我想了想,原因有两个。
第一:中国传统父辈更多考虑的是给孩子留物质。上至君主想把国家世世代代传给子孙,下至平民百姓想留多点财产田地给后辈。中国传统思想中,父辈们更愿意去奋力壮大家业,极尽所能为子孙铺路,护他们周全。但他们却无法保护后辈一辈子,因此人一死,就树倒猢狲散。
第二:在于教育。优秀的父亲不一定能教育好的孩子。但优秀且懂得教育的父亲就一定能。中国家庭一般都是父亲缺席。父亲即便优秀,如果不懂得有意识正确对子女施予影响,孩子也无法继承父亲优秀的品质。中国历史,陈鹤琴儿子陈一鸣,傅雷儿子傅聪,曾国藩的几个儿子,都是很优秀的。这些都源于他们的父亲一早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时时敦促,言传身教。
比起留物质,更给孩子留的是为人处事的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