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为天才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各种天才的故事。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每一个伟人成功的背后,总会有几个关于他们拥有天赋异禀的故事。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我们总会说因为自己没天赋,所以才学不会。
可是我们却很少去思考,天赋异禀究竟是否真实存在,1万个小时的努力又是否真的能做好所有的事。
关于这一切问题,我在《刻意练习》里找到了答案。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莫扎特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A调或降E调。人们看见他耀眼的成绩,却很少有人关注他取得这一切的付出。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 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因此他的成功不只是人们眼中的天赋异禀,也不是盲目的练习,而是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与接受的专业训练。
作者在书中解释了何为刻意练习:通过正确的训练与练习进行创造的能力。举个例子,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想爬多高,山路看起来蜿蜒曲折,令人望而生畏,但你知道,你想比现在所处的位置爬得更高一些。你可以简单地选择一条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路径,并期望是最好的,但你可能走不了很远。或者,你可以依靠一个曾登上过顶峰、并了解最佳路线的向导,不论你决定自己要爬多高,这会保证你以最有效的方式登山。这种最佳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我们时常会被灌输一种1万小时论的思想,然而仅仅是时间的堆积并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刻意练习给予了我们有效的练习方法:
明确的特定目标
专注的练习状态
即使的反馈
走出舒适区
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变成业内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人的梦想很远,时间却有限。因此更需要刻意练习,掌握高效的练习方法。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将此方法付诸实践,去提升自我,探索更高的天空。
莫扎特曾说过: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唯天才论”常常以它的负面形式出现,人们告诉自己:因为我不是天才,所以我可以轻易的放弃一件我做不到的事情。
这本书出现的意义就是去大但的否定“唯天才论”,它介绍了一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思考方式,提醒着我们: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其实,人人都可以是天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