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是发表意见、提出主张,这是和记叙、抒情不一样的另外一种表达。记叙文是让人“知道”,抒情文是让人“感受”,议论文是让人“想想”、让人“相信”。议论文是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是说理的文章。
议论文,可以分为:归纳和演绎。这一篇我们学习归纳,下一篇再学习演绎。
“道理”一般都是从哪儿来的?它是“归纳”出来的。所以,写议论文要善于使用“归纳”。何为“归纳”?归纳就是去收集很多很多的事实,然后从其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比如,有一个小朋友突然就得了一种罕见的传染病,专家就开始追查传染病的来源,查来查去查到了小朋友家羊的宠物狗身上了。这只是一个事实。后来,另一个地方有发生了类似的传染病事情,最后也是查到了狗狗身上。当这样的事实发现很多的时候,专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发现了一种新的传染病,是通过狗狗传染的。这是论据。既然狗狗会传染疾病,那就需要经常给狗狗洗澡,打预防针。这是意见和主张。
比如,一个小朋友,小的时候,好像身边的人都对他很好。长大之后,才发现只有一小部分人对他很好。这些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他通过归纳得出:原来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对他好。
归纳法就好比是一个口袋,你把相关的事物放进去,打上了标签。这个标签就是归纳得出的答案。有了答案,就可以根据答案提成建议、意见和主张了,这是最终的目的。比如查理芒格说他就是每天读书才成功的,稻盛和夫说只有多读书才能成功,比尔盖茨也说他也是坚持读书才成功的。那这样的标签就是:多读书会成功。之后,我们就可以建议自己或者引导自己的孩子必须每天至少读书30分钟。
归纳法就好比“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因为什么,所以什么”的句式。至少有了那么多的因为,才最终得出了所以,一定比随便写、到处写、漫谈要靠谱很多很多。写议论文要善于使用归纳法,这样才能够有理有据。
当然了,我们归纳出来的论据、结果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主要是不能够完全覆盖。比如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没有其他颜色的天鹅,因为这是存在了1000多年的“常识”,就是归纳出来的真理。但是,在踏上澳大利亚看到第一只黑天鹅的那一刻,欧洲人的认知彻底崩塌了,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黑天鹅。所以,用归纳法写议论文,不要轻易把话说死了,说绝了。比较妥当的说法还是多使用“似乎”、“我认为”、“由此可见”、“未必”、“大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