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是十分风光的事。这意味着你没有失业的风险,意味着即使你是个饭桶,见天的喝茶看报纸打扑克,每个月也会有固定的收入,会有按最高比例缴纳的5险一金,逢年过节会有单位发的福利品。这么说吧,只要你不是啥穷凶极恶之徒而丢了工作,这份工作会让你一生衣食无忧,连带着你的子女在幼儿园都会比个体老板的孩子高人一等。
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虽然很难理解和想象。
2019年1月28日
放疗后第150天,我决定离开能够给我全额医保报销的银行体制内工作。
1
2018年2月
我在北京301医院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并有淋巴转移倾向。
2018年3月1日
当我被主治医生在脖子上画下手术标记黑线,躺在病床上等待手术时,我脑袋里想的是2011年那个阳光、充满朝气、勇敢机灵的女孩,7年后我躺在这,看着手术室的天花板,不停的问自己,我怎么就成了这熊样?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医生一声“放松,深呼吸后”,我就没了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1年8月
通过统一考试我进入LNA行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单位的规章制度还有些金融理论和管理课程,除了规章制度是最新的,其余的培训课都是我上学时就已经不再提倡的理论和观点。
无聊!
培训就像上学一样,住四人宿舍、有晚自习。晚自习是写看行里规章制度和行领导讲话的心得体会。这让我想到之前家里留存的红宝书,还有我爷爷留下的学习笔记。
真的有人写3000字的体会,然后饱含热情的在讲台演讲,主要表达了对银行事业的热爱和在银行艰苦奋斗的决心。这风格着实吓到我了,实在看不下去我就跑操场溜达,强身健体。
培训过后我被分到MGQ网点工作,我们一届140名新员工,只有分配到省行本部和几个据说是走了关系的人可以不用下网点。在银行工作的人,都知道网点是最辛苦最一线、赚的也是最少的岗位。每天穿着统一的制服,坐在工位上,手脚不停的办业务。吃饭要排班,上厕所要限制次数,因此喝水也不能总喝。我经常一天只午饭后去趟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工位上。要是赶上社保开工资,去卫生间就更成了奢侈活动。柜员都是调休的,我是新员工,根本不可能有连休,一般都是周一到周五抽出两天给我休息。
刨除一些不讲理客户的恶意的刁难,在柜员岗位可以算我银行工作最开心的阶段。虽然工作本身辛苦,赚的不多,但好在精神状态轻松。那时候行里对柜员管的还没那么严格,我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聊天,什么明星八卦,领导秘闻,股票房产,孩子上学,这些比我年岁大一轮以上的哥哥姐姐总能聊出有趣的观点。
有一次,一个大哥和我说2008年我们银行机构改革,一大批员工下岗,有不服的,有闹事的,很多都被带到警察局里,关48小时再放出来,然后就没不服的了。
“下岗员工不是有安置费吗,怎么还闹”?
“哪有什么安置费,原来是科级的干部,现在让人家当柜员,你说人家能愿意吗?不管愿不愿意,不接受安排闹事的,会被抓起来"。
我并不知道他说的话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但我暗暗告诉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安分点的好。
年底前的早会,主任公布了年终奖的分配方案,然后说,"谁想看明细,可以过来看,给你们的钱都是有据可寻的"。大堂经理宣布早会结束时,大伙居然都不好奇钱到底是怎么分的,有没有分错?就都走了。
我当时还没有对工资待遇那么敏感,单纯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想看看真正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到底什么样,就出于好奇去看了那10页纸。还没等看到第三页,主任就拿走说“指定不能差你的,你新来的分10000块钱,还少吗?”
我咔吧咔吧眼睛,晃了晃脑袋。
确实不少了,我第一个月工资才800块,四个月后就能拿10000,这简直天文数字。不过,看一下都不行吗?
轮到我组织晨会时我带着大家唱了拍手歌,玩了萝卜蹲,给枯燥的柜员生活增加点色彩。用大堂经理的话说,年轻人就是有新花样,圣诞节时,我给每个人都发了巧克力还写了小纸条,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上的照顾。
2012年2月
我离开网点到了支行综合管理部工作,踏入所谓的机关。当时觉得无限风光,毕竟140人入行,能在短短半年内就去机关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甚至有同批入行的同事问我,是不是走了关系?这是我第二次听到“关系”。
我一没门路二没钱,说了很多遍不是走关系,他都不相信。因为他是给招聘主管塞了2万块才进的A行,压根就不会相信我这凭自己进A行、进机关的人。
我觉得能进机关,主要是主任考虑我太难管了,放他那指不定哪天出点什么事,正好机关有空岗,顺水推舟的推荐了我,还能让我欠份人情。
没曾想这人情就一直欠下了。
2014年的一个清晨,他如往常般开车门准备上班,结果心脏一阵绞痛,就再没缓过来。他去世的消息让我们整个行都很震惊,40几岁正是壮年,走得实在太早了。他做网点主任几年,网点业绩始终排名支行前位,个人也多次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称号,和他相熟的同事们都说他是累的,为了完成指标、完成任务拖着糖尿病的身体陪客户喝酒,身体早就被掏空了。他去世后,行里给了他荣誉和慰问金。
他的离开让我很难过,我想到了电影里的那些悲剧人物,为什么好人最后结局都这样惨淡呢?而那些偷奸耍滑的却活得好好地,还在大讲特讲为集体奉献?
他的去世,也让我对A行的工作产生了质疑,我第一次问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2
在综合管理部我的工作主要是写文字材料和行里的宣传工作,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布置会议啊,帮领导办私事这样的事。一年的工作里我干了几件部门经理看不上的事。
第一件:当时的行长儿子结婚办酒席,综合管理部的人得去帮忙,我的工作是去给拍照,第一场酒席我待到最后,新郎新娘都走了我这工作人员还得留着善后。第二场和最重要的第三场是周末,由于当时我报考人力资源师二级证,所以没去后两场。行长儿子结婚我随礼只拿了500块,而其他人都是1000块,当然这个比较是2年后,我才从同事口中得出的。
第二件事是我拒绝了几次加班。下班时间下班是我观念里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经理曾和我说不能走的那么早,不然会让别的部门有意见,让网点员工有意见。我当时很不理解她说的意见到底指什么?
活都干完了,不下班难道在这上课吗?
一次其他部门的培训会,和我们部门压根也没什么关系,经理让我留下来说有个照应。这种活动根本不用我特意留下来,所以我就拒绝了。已经记不清经理当时的表情是愤怒还是惊讶,反正之前应该没有人这么顶撞她吧。
第三件事是我推了一个酒局。这个酒局是行长做东,请甲方的领导。在我进综合管理部之前,我没想过干宣传文秘还要去陪酒,开始经理打电话让我过去,我说有事走不开,后来行长打电话说8点不到就不用去了。我又没车,打车过去也过了8点了,索性就不去了。
这些在我看来是理所应当维护自己权益的行为,在经理和行领导的眼里却给我贴了不服管教、脾气大、情商低的标签。
酒局事件后,我第一次觉得银行的工作不适合我。有了想跳槽的想法。
综合管理部就像旧时宫里的通政司和内务府,能在这工作的都是领导眼前的红人,虽然这一年我没能成为“红人”但是却让我获得了工作生涯第一个表彰,上级行颁发的优秀宣传员证书,也第一次因为写稿子拿了稿费。
2012年底
机关岗位变动。综合管理部由于人员超编,需要裁掉一个人。经理找我的时候,直接说:“你回网点吧,虽然你走了我会很累,没人写稿子像你一样又快又好,但是咱们部门其他人都是老员工,年龄大你一轮还拐弯,不能让他们没岗位啊?你是最年轻的,今后机会很多。”
凭什么?凭什么年轻会成为在银行工作的劣势?凭什么工作出色反而走得却是我?
委屈、愤怒,让我哭着离开了办公室。我真的想直接辞职走人。可是偌大的沈阳我连个家都没有,银行的工作还算有保障,辞了我去哪啊?
在现实的压力下,我妥协了。关系又落回了网点,没想这一落就再没变过。
3
2013年1月
我进入公司部开始做客户经理。这个工作是我主动要求的,部门业务属于银行核心业务,而且成员相对年轻,和我一起转入机关的新入行同事就在这,起码有共同话题。
就这样,开始了我客户经理的工作。一直到2018年我发病前,都在这。这份工作其实很有技术含量,能学到很多商业运作和金融专业知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有帮助的。我相信在其他银行的公司业务部,会是很好的工作岗位。
但是在我们行,工作本身的快乐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它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只能看看,不能取暖也不够照明。
公司业务部的经理是个极为专制的人,对于她的话,最好是执行,有异议的话她通常会用一顿咆哮把你的意见消灭在萌芽,如果还不管用,你就会被调离这个部门。2013年进入公司业务部,部门有10个人,到2017年她退二线,短短4年,部门算上我和后来的新经理,只剩下两个人。有去别的支行的,有去省行的,有去网点的,我们原来的副经理宁愿去省行做没有领导职务的借调员工,也不在我们部门做经理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单位来说,这样的员工流动比率是很高的。
当初在网点对绩效和薪酬制度好奇,在公司业务部待了两年后,我就再没有兴趣看过。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当初只有我一个人去看分配方案,其他人都各自散了。因为关不关心都是一个样,并不会在乎你一个小员工的意见,大锅饭永远是大锅饭,即便是用多劳多得的条款包装过后,分配下来依然是按人头均分,而大头永远都会被抽走。
当行里想要客户经理营销时,会出台相应的激励办法和政策,但最后能兑现的却没有。大概是2014年,我和那个和我一届入行的新同事都在一季度成功营销客户,并放款成功。按照考核办法,我同事能拿到至少1.5万元奖金,我能拿到5000元,结果在兑现的时候换成了按放款客户1000元/户标准兑现。我只拿了1000元,他拿了2000元。那一个季度只有我们两个放款了,而因为放款奖励的几万块钱,被平均分配了。
还有一次拉存款考核,行里开的条件是按照万分之10兑现绩效工资。这很高,即使当时在市面上买存款,这也不低。给我们每个人100万的任务,完不成任务按照500元/人标准罚工资。我当时找客户、找朋友拉了80万,还差20万同事帮我补上了。说是拉存款,其实就是把这万分之十让渡给客户,大伙想的是至少我们完成任务不扣钱就行。
拉存款是每个在银行工作尤其是基层行工作的人都会面临的任务,有句话说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之前有考核指标这个可以理解,但是自从银监会取消了对存款时点余额考核后,行里还把季度末拉存款当成任务给员工分配下去,而且还有罚则,我就很不理解。
结果,这次拉存款行里在兑现的时候按照万分之五兑的,直接砍了一半,我们那个拉了200万存款的同事还要自己贴钱去给客户。
这样的事,在做客户经理的几年经常发生,既然考核拿不着钱,所以大家就都想着怎么少干活,少担责任。
但是工作总有人需要做,所以经理使出了必杀器-竞聘名额。
部门经理鼓励我们工作的方式是说“你们都年轻,要上进,竞聘是早晚的事”。当我们工作没让她满意或者工作倦怠时,“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去网点,多少人想进机关都进不来,更不用提你们其中还有关系落网点的人呢”,就成了她的口头禅。
她说的那个关系在网点的人,指的就是我。
好像这样的恐吓对她来说特别管用的办法,因为她反复和我们强调部门干不好她就要离岗或者某某网点主任要离岗,我猜应该是行长给他们开会时,也这么说了吧。
诱之以利,胁之以威,我们行的领导都深谙老祖宗的驭人之道。
对于整个贷款项目来说,我们是最基础,最没发言权、干活最多,责任最大的一环,一旦发放贷款或者后期贷款管理出现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工作本身的压力和强度已经疲于应付。一边憧憬着鲤跃龙门,从此跻身领导行列,一边提防着被派到网点,再做暗无天日的柜员。焦虑、压抑从此一直都伴着我。
4
竞聘,是基层员工走入领导岗位的必经之路。而竞聘成功的好处,除了工资翻倍和拥有管理权利这些在其他公司一样的升职待遇外,在我们单位走入领导岗位意味着可以“提前退休”。普通员工需要一直在岗直到退休年龄,而领导干部可以提前辞去领导职务,俗称“退二线”,愿意接着工作的单位会给找个闲职,不愿意的可以减少工资然后不上班,到了真正退休时依然享受干部待遇。并且,除非你干了违法的事,比如民间借贷或者卷款走人这样的案子,领导干部一般是不会降级的。这样的隐形福利,何况影响到退休的生活,打破脑袋都会要争取的。因为部门经理和网点主任每人只有一票的投票权。所以,这一票成为了我们卖力工作的动力。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思维是完全病态的,因为决定是否能竞聘成功的并不是一票,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在呈现给行长的时候都会被部门这个过滤器过滤为一个成果,如果不是特意提醒,压根也不会带个人色彩。也就是说,你的努力工作和竞聘成功有关系但并不重要。
而这个重要条件到底是什么,我也是在休病假期间才想明白的。
从我在综合管理部工作时,每年都会有一次竞聘,有时一年两次,奇怪的是当我还是职场菜鸟和别人讨论谁能胜出时,老员工都会嘲笑我你太嫩了,参加竞聘的人都是提前选好的,谁能竞聘成功也是提前就定下来的。我是亲眼看着各个科长在投票的啊,怎么能够事先就定下来呢?
算上最后一次竞聘,我一共参加了两次。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准备的很充分,竞聘结果和我在竞聘前听说的一样,真的是那4个人竞聘上了。
我这才真的相信,竞聘人员真的是事先定下来的。
我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了赢得选票。哪怕知道自己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哪怕知道自己被针对了,哪怕知道这个工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为了这一票,忍了。
但是我不知道的是,当我对别人一次次压低底线时,得到的不是选票,而是更多的工作。高峰时行里把所有的大客户都落在了我身上,当时市行规定一个客户经理最多做2个大型有贷客户,而我一个人做了4个大型有贷客户,还有3个正在进行授信的客户,一共7个大型客户,外加两个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客户。放款最忙的时候,一天给三个客户放款,甚至发生过把这家客户的名头写到了那家客户的票据上的事。
那时候我最喜欢做的是拜访客户,有的客户在城郊,这样一去就是半天,我就可以相对轻松些。
我们行在沈阳故宫旁边,在办公室就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我时常看着故宫里的飞檐卷角,想着当年的皇上有没有觉得自己住的是个牢笼,那些妃子们整天勾心斗角是不是比我们竞聘艰险的多?每到这时,楼下两元店循环播放的“所有商品2元一件,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的声音,就会把我的视线拉回到办公桌上的报告上。
2017年11月的时候,我暗暗下定决心。忍到下次竞聘,如果竞聘不上就离开这。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难道是被部门领导整天吓唬吗?权、名、利,工作的的快乐,我好像一样都拿不到。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毕业工作的7年,我仿佛没有成长,一直在吃着自己的老本。锐气也消磨没了,斗志也光了。每天除了混日子,看不到希望。
5
我参加的最后一次竞聘,是我们行这一届行长组织的第二次竞聘。说来也奇怪,自从这个行长来到我们行之后,我们行业连带着转来几个别的行的人,而巧合的是这些新人在来行一年左右的时间都能够竞聘成功,跻身领导行列。
有好心同事,告诉我竞聘前走动走动关系,找行长聊聊,送点东西,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我这么做了,那么我一定会竞聘成功,毕竟现在我们部门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在我身上,全行除了我和部门经理以外,也找不出能够很快接手的人,我的资历也到了,业务表现又好,没有理由不把我提上去的。
在竞聘前,我只找行长表达了想竞聘的想法,没送礼。我就想看看单凭工作能力,能不能为自己挣的一席之地。
竞聘前,同事和我掰着手指预测了都谁能上,结果出来后我又一次被打击了,没有我。而晚于我入行一直在网点工作的另一个员工居然在意料外入围了。
事后,行长找我谈话,劝我看开些,毕竟我这才是第二次竞聘,那谁谁是只休了3个月产假就回来的,你以后机会还有是呢。
好像每一次岗位的变动,都和工作本身没多大关系。反而年龄小,休满产假都会是主要的考察点。
竞聘后不久我就被查出了癌症。
在我之前,我们部门的另一个同事被查出了乳腺癌。在我病休期间,我们行综合管理部的经理也被查出得了癌症,这真巧合。2018年我国癌症发病人数380.4万例,我国人口13.9008亿,新发癌症患者占总人口数的2%,而我们行仅机关就高达6%,如果算上前一年机关得癌症的同事这个比例为8%。这么看,我们行的工作都算是高危职业了。
癌症的发病主要三个因素,基因变异,免疫下降和情绪压力。而我们几个得癌症的人,在发病之前基本上都有一次和工作有关的打击。
手术后两个月,我进行了碘131放射性药物疗法。在治疗期间,需要被隔离,以免辐射到其他人。
在这期间我反思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整个事情过了一遍。
我想到《飞跃疯人院》里麦克墨菲,一次次想逃出疯人院,却一次次碰壁,最后真的成了精神病人。从我入行到后来公司管理部自己独自管理大户,我被一次次打击的没有力气反击,也成了逆来顺受。如果说压抑的工作环境是量的积累,那么竞聘这个事件就是质变的产生。
我一直抱着努力工作就能竞聘成功的理念和行里用亲优于用贤的用人理念是相背离的。正是因为我没有在事前拜山头,表示归属的决心,所以即便我工作优秀也会永远做备选。
正如我在工作之初,同事告诫我的,我们这样的单位永远都不会用不听话的人。你觉得你有能力,那么好呀正好有很多工作需要你的能力去摆平,但是在这个集体中如果你想分得利益,那么首先你要低头要臣服,而臣服的手段就是“走关系”,这样我才知道你和我是一条船上的,我才能够放心的用你。
这难道不是变相的认可投机取巧优于务实工作吗?靠这些方法上位的人,有多少是嘴里说着为党国大业为行奉献,背后做着盘剥网点员工、对上钻营的勾当。之前和你们说的拉存款最后只兑点万分之五的,就是新提拔的网点主任因为市里排名倒数,为了保护他不降级,而发动全行做的冲存款工作,这是我后来听综合管理部的人说的。即便这几年网点员工举报网点主任事件一个接着一个,但都以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你是我的人,你做的再不好,我也会想办法保全你。
这种办法确实能够保持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能够让集体统一思想,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之后哪怕这个集体做的事情不对,也会被认真的执行。
在我生病后第一次回行里办手续时,找行长谈了次话。行长和我说,他其实只是做了顺水人情,人家找你办事,你给人方便,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朋友,就处的好了,这就是人情练达皆文章。然后说到他的父亲,因为被提前调离领导岗位而抑郁成病,得了胰腺癌,所以他特别理解我的处境。让我多想开些,保持好心情。
我的视线越过他,落在窗台上的小型假山,又飘到了窗外的蓝天和飞翔的小鸟,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飞出这里。
6
我为什么写这些呢?
就像是人死了在烧纸时总得说到两句,好让逝者放心,生者顺心。我在和单位,在和过去那个懦弱的、逆来顺受、毫无生命活力的我做个了断。
我和单位之间,矛盾的核心其实是人生理念的不一致。行长从来对我都笑呵呵,也没有允诺我一定会竞聘成功什么的,但是他设定了这样一个规则,默许别人通过“走关系”的方式得到既得利益。
我生气的是没有求同存异就罢了,非要我认可他们的理念,非要我学习他们的一套,让我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如果不那样做,就把我支的远远的,给我更多的工作,好让我屈服。
我生气的是自己为什么一步步退让,承担那么多本不属于我的工作,我怪自己为什么在沟通无果之后没有反抗到底,而是任命的接受,慢慢成了逆来顺受。
我生气的是做了那么多最后生病的是自己,而他们还觉得这是理所应当,觉得只要安慰我几句,我还会傻不拉几的一直坚守岗位。
好在,我生了一场大病,把这么多年的事都想明白了。
如果我的生命只剩50年了,我能干什么?继续在这混吃等死吗?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在我和行里的同事聊天时,“鸡肋”被广泛的形容我们的工作。工作本该拥有的成就感、快乐、和个人成长在我们的工作中都没有,死气沉沉、呆板、混日子、站队伍、拉关系却成了工作的常态;工作成果对公靠拉关系,个人业务靠员工内部购买,每年的指标下达后领导想的是怎么能把这些甩给员工,员工想的是怎么少干活还能够不被罚工资,挣的工资不够扣罚款和买行里产品的,没有人去真正的研究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产品,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服务。虽然不愿意做,但看在体制内工作福利丰厚、退休待遇不错的面子上,就对付着过吧。
这就是我们“鸡肋”一样的工作。
可能我骨子里就不是安分的人,接受不了木偶一样的任人摆布,当我努力去适应时身体给我拉响了警报。这里没有我施展抱负的空间和条件,和我的理念也不一致。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不懂规矩的人,是个异类。
我想到了已故的我的主任,那位英年早逝的优秀员工,如果我真的继续在这工作,接受他们对我的安排,可能我的命运会和他一样,成了悲剧。
所以,离开吧。
2018年10月
我注册了工作室,创办了佳润爱阅读绘本借阅平台。从事这份工作,让我找回了2011年那个我。现在的工作能够帮助一个人拥有健康的童年,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对我来说很有使命感。
2019年1月
我以平台的名义发起了向贫困山区捐助图书的活动,我们筹集1010本图书送到了四川真武村小学。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牵头做公益,这让我重新找回了那种全力以赴的感觉,感觉整个生命又被填满,有了活力和希望,能够给留守儿童送去知识和温暖,让我觉得生命很有价值。
这份工作不需要同质化,不需要拜山头,需要的是创新的思维、果断的执行力和对事业的热爱,这才是我真正需要花精力花时间投入的事业。创业之路辛苦异常,但我做足了心理建设,也准备好了接受各种考验。
参加工作的这7年,有5年都是在纠结和焦虑中度过的。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时,我真想对着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行长说,去你么的,老娘不干了,你再也不用拿职位吓唬我了,我就是想凭本事工作不吃你走关系的那一套。我不信985硕士毕业的我在离开银行后,赚不来自己的医药费?
拜拜了您呢!
前方山高水长,道路宽敞,你我不必再见!
后记
我病休之后,部门里一个之前因代替行长签字受到过处分的员工,被提拔成了部门副经理,接替我做之前的工作。他曾不止一次的打电话和我沟通业务的事,他诚心的和我说“我现在特别理解你”。
没过两个月,就在我离开之前,他转到网点工作。我不知道是因为那些工作太辛苦逼走了他,就像我们之前的副经理,还是因为他不能胜任被派往网点锻炼,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遗憾的是,临走前一天又传来了同事身患癌症的消息。她是我做柜员时带我业务的姐姐,被确诊为肺癌。家里人和同事没敢告诉她,所以她一直在上班以为自己肺病快痊愈了······
本文的所有内容都是我在A行工作的经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把名称都隐去了,但里面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各位看官,在看了这些之后,您还觉得银行的工作体面吗?也许只有我们行是这样,也许只有我们行是银行业里的高危行业。
用我的糟心事博您一乐,提前祝您春节快乐,诸事顺心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