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是盖洛普优势识别理论的书,2年前我就做了测试,但经过2年工作探索之后再重新阅读,有更深入的认知。
首先,我们似乎总在讲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李欣频老师讲的公开课里说,给到孩子的感知有两极,分别是是恐惧和焦虑 vs 爱和创造,如果我们紧盯不足/匮乏,那么我们会不自觉传递给孩子,那么自然孩子无法实现爱和创造,同样的,当我们对孩子说“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其实是一种否定,我想到员工通道里那句“成为更好的自己”,乍一看,这个励志得很嘛,但其实这不也是一种自我否定,源于自我否定的自我激励,是否可持久,是否由衷开心?
我一直相信,信念是最重要的,但紧随其后便是方法论。识别自己的优势并有意识地持续地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不断“延展”,比起各种补短,我更倾向于学会去管理短处,将这部分赋能给有此相应优势的伙伴去达成,最后提高视野和格局,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去拓展认知边界,觉知自己和团队的盲点。这就是优势/短板/盲点的应对方式。这样的成长是基于自己的本性的,是快乐与成就并存的。只有发自内心基于本性,才能无限创造。
书中提到我们大脑是倒着长的,脑回路会有多达20多亿联结通过退化/强化,到成人减少到很核心的联结,这些联结就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就像学习无法像吃自助餐,最后会把大脑撑爆,而是不断强化属于自己的“脑回路”,然后与伙伴们co-create,共同创造。
《活得明白》很好读,读它的时候和JC坐在楼下的咖啡馆里,聊着我们的规划/新想法,然后两个人各自看自己的书。这本书也让我有个新想法,会不会有一天我会成为咨询师?
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奇葩;
之所以”脾气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动用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你在领导面前咋不发飙呢?你不是没有情绪管理能力,在于你用不用?)
”纠结之处必有所贪“
所谓钻牛角尖,其实是你在向别人索要对方根本无法给予你的东西;
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从容应对他人的评价。
“有多大的自卑,背后就隐藏着多大的自信,阿德勒曾说,整个人类都是在自卑的推动下发展的”
谁痛苦,谁改变。
示弱;
别把自己当唯一,不要让自己的假期”被毁“。
抓住各种碎片时间输出,这是给自己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