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翻译,王垒,王甦。
全书共分为十八章。包括: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感觉,知觉,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第十章 智力与智力测量】
心理测量是用来检测人们的能力、行为和个性特质的测验程序。心理测量通常是指对个体差异的测量,因为多数测量都是确定在某一特定维度上,某人与其他人如何不同或相似。
高尔顿是第一个提出有关智力测量的四个重要思想的人。第一,智力的差异可以根据智力的程度来定量。也就是说,可以对不同人的智力水平数量化。第二,智力的个体差异成钟形曲线,或者称作正态分布。在钟型曲线上,多数人的智力值在中间,只有少数人是天才和智力迟滞。第三,智力,或叫做心理能力,可以由客观测验测得,测验中每一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第四,两套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由相关的统计分析来确定。
为了有效地界定个体或选择具有特定特质的人,正式测量程序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信度是指某一测量工具能够得出一致分数的程度。测量工具是否可信,与测量对象是否保持一致有关。
检查一种测验是否可信的直接方法之一是计算重测信度。即对同一个人,同一个测验,在两种情况下所测结果的相关程。相关系数越高,测验的可信度越高。
还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可信度,一种是采用变化了的平行信度,另一种方法是对单个测验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
在多数情况下,不仅测量工具本身要可信,运用工具的方法也要看可信。
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得的它所要测定的东西的程度。对智力的测验看可以检测到智力的特质,预测人们在智力参与十分重要的情境下的表现。
一般来说,有效性反映了测验对行为或结果进行准确预测的能力。有三种重要的效度:表面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
信度是某一测验与其自身(在不同时间、或采用不同的项目测定)的相关程度,而效度是测验与外部(另一个测验、行为标准或评价者的评分等级)的相关程度。通常,不可信的测验也没有效度,因为不可能预测自己的测验也不能预测其他。另一方面,很有可能具有较高信度的 测验没有效度。
常模会告诉你,与其他人的成绩相比,你的成绩如何,这会有助于评价你在正态人群中的相对位置。当进行比较的组中有很重要的个体信息,如年龄,社会地位,文化和经验时,组的常模对于解释个体成绩非常有用。
为使常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在标准情境下参加同一测验。
标准化是指在通过一条件下对所有人,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测验。
【小结】心理测量关注个体差异,它所检测的是个体与其他人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测量的形式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发展起来。在西方,佛朗西斯·高尔顿爵士是智力测验的理论和实践的先锋。不幸的是,他也相信生物意义上的上等人和低等人的荒谬说法。
合适的测量既是可信的,即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施测得到相同的分数,也是有效的,即他们对于想测量的结果提供准确的信息。测验实施的标准化、测验分数与相关人群常模的可比性也很重要。
智力是一种一般的心理能力,与其他事物一样,包含推理、计划、问题解决、抽象思维、理解复杂思想、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能力。
为了定量地测量智力水平,比奈设计了与年龄相当的问题或测验项目,以便可以将孩子们的反应进行比较。测验的结果以达到某一特定分数的正常儿童的平均年龄来表示,这被称之为心理年龄,区别于生理年龄。
比奈的方法有4个重要特点。首先,他 将测验的分数解释为当前操作的评估,而不是对天生智力的测量。第二,他想使测验分数应用于确认需要 特殊帮助的孩子,而不是污蔑他们。第三,他强调训练和机会可以影响智力,而且他也在寻找可以帮助弱势儿童的方法。最后,他用经验编制的测验,收集了数据看它是否有效,而不是试图根据一种特定的智力理论来编制。
IQ,智商,是一种数量化的、对智力的标准测量。有两种个体施测的IQ测验至今花奶广泛应用:斯坦福·比奈测验和韦克斯勒测验。
在特曼的新测验中,他提供了智商的概念,即IQ。IQ是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率再乘以100之后的值:IQ=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而今天的IQ值已经不再采用这一算法,而是将你的分数加起来,直接和同年龄组其他人的分数相比较。
【小结】现代智力测验起源于阿尔佛雷德·比奈,他试图区分出那些在学校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比奈认为,可以根据心理 年龄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区分。IQ值是心理年龄除以生理年龄的函数。刘易斯·特曼和大卫·韦克斯勒发展了新的IQ测定方法。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主要是对心理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量,包括人格评定、智力评估和能力测量。
心理测量学与测验方法有内在的联系。这些理论在不同的能力测量中寻找统计相关,然后基于这些关系得出有关人类智力本质的结论。这一技术通常被称为因素分析,即可以在很多独立变量中,检测中一些小的维度,聚类或因素的统计方法。
查理斯·斯皮尔曼发现个体在不同智力测验上的成绩高度相关。他从这一模式得出结论,认为存在一般智力因素,这事所有智力操作的基础。每个维度还与其特殊智力相关联。
雷蒙德·卡特尔将一般智力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他称之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它由语词、算数和一般知识测验来测定。液态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由木块图、空间视觉等测验来测定,在这些测验中,所需要的背景信息是很明确的。晶态智力使得人们很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具体问题,而液态智力帮助你处理新的复杂的问题。
吉尔福德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检验了许多与智力相关的任务。他的智力结构模型定义了智力任务的三个特征:内容或信息类型、产品或信息表征的形式、操作或心理活动表现的类型。
这一模型有5个内容: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6种产品:单元、分类、关系、系统、转换和提示;5种操作:评价、聚合、发散、记忆和认知。
每一智力任务都包含这三个维度,而且吉尔福德相信每一个内容-产品-操作的结合代表一个的独立的心理能力。
罗伯特·斯滕伯格在她更为一般的智力理论中,也强调了在问题解决中 认知过程的重要性。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都代表有效操作的不同方面。
成分性智力是指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所依赖的心理过程。斯滕伯格认为,有三种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实;操作成分,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元认知成分,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到成功。
经验智力是指人们在两种极端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新异的或常规的问题。
情境智力反映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你的需要。情境智力有时候被 人们称作小聪明或商业头脑。
情绪智力可以定义为4个主要成分:
1、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
4、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小结】查理斯·斯皮尔曼相信智力由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组成。其他心理测量研究者试图对智力进行更细的区分。
斯滕伯格提出人们有三种智力:成分性。经验性和情境性智力。加德纳扩展了智力的范围,认为有8种智力,这超出了传统IQ测验的范围。情绪智力反映了个体有效运用和思考情绪的能力。
IQ并非只有遗传起作用,环境也影响着IQ。
在你所处的环境中,是什么特性影响着你IQ测验得分的潜力呢?
环境是在多种维度上变化的复杂刺激的组合体,它既是物理的又是社会的,其接受作用的方式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家庭中的孩子也不是分享同一种心理环境。环境包括很多成分,这些成分总是处于动态关系和变化之中。因此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很难说清楚哪些环境条件,如注意力、压力、健康和战争等等,真正影响着IQ。
研究者总是关注更为一般的对环境的测量,如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例如,在对26000多名儿童进行的大规模纵向研究中,对4岁孩子IQ值的最好预测器是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母亲的教育水平。
为什么社会地位会影响IQ呢?富裕和贫穷在许多方面能够影响智力能力,其中对健康和教育资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孕期健康状况不好和出生时低体重,对于孩子心理能力低下是较强的预测因子。出生贫穷家庭的孩子们通常没有很好的营养,许多孩子饿着肚子去上学,婴儿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仅如此,他们还缺少书、本、计算机和其他心理刺激物。父母的生存导向,尤其是单亲家庭,会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们玩,用智力刺激孩子们,而这会对标准IQ测验中的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如同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在我们的社会中,生活在贫穷条件下的人们是受歧视的,即使是在日本这样种族一致的社会中也是如此。例如,布拉卡明是日本社会最低阶层的成员,他们的IQ值要比其他日本人低15%。这种社会耻辱会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起负面影响,也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
需要强调的是,造成IQ差异的并不是种族,而是在我们的社会和大多数国家中,与种族有关的经济、健康和教育资源。
IQ可以受环境影响,反过来也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新的环境:有一些更好,有一些更差。因而IQ测量变得很有命运感,而不管孩子隐含的智力天资如何。
人们在能力测验中的成绩受刻板印象威胁,又称为定势攻击的影响。即某一个组人冒着受负性定势影响的威胁,而负性定势的 信念可以带来较差的操作。
【小结】高达德帮助开创了宣称一些有色人种先天低等的不幸传统。行为遗传学的分析表明,IQ有很大的基因成分。但是IQ的测量经常是有政治性的,因为在IQ测量中有种族差异。研究者确认环境对IQ有重要影响。虽然IQ对于人们学校和工作生涯的成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但是对不同种族和文化群体的IQ进行比较是无效的。例如,当对一些人群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收到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
创造力是指就特定环境而言,个体产生新异的和合适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发散思维,即对于一个问题可以 产生许多不寻常的想法的能力。
智力在某种程度上使创造力能够施展,但永不促进它。也就是说,一定水平的智力会使人有机会进行创造,但人们通常不利用他或她自己的这种机会。
加德纳暗指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对创造者的定势:他们生活在疯狂的边缘,或 包括对疯狂的体验。
克雷佩林认为,患有“躁狂-抑郁症”,也就是双向障碍的人,在其不正常的阶段会有思维自由飞翔的过程,这会促进创造力的产生。
癫狂以一个阶段的持续性兴奋为特征,个体通常做事豪爽,感到喜气洋洋。不可怀疑,很多艺术和人类的伟大作品都与这种情绪紊乱有关。
你可以仿效冒险的模式,高创造力的个体愿意走入“未知的领域”。存在一种准备模式,高创造力的人通常会在他们希望有所成就的领域中花费很多年来获得专业知识。存在一种内在动机的模式,高创造力的个体从事他们的工作,是因为他们能从所创造的事物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小结】创造力通常有发散思维测验测得。与一些论调相反,在创造力和疯狂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创造力需要一定程度的冒险,准备和动机。
人们现在的存在在,正是他们曾在哪里、他们又被引向何方以及当前正影响其行为的环境的一种产品。
【小结】虽然心理测验通常对个体是有益的,但有时也会被不负责任地使用。批评主要集中于基于测验的决定的公平性、测量用于教育评价的可行性和以测验分数进行个体分类的寓意。
【要点重述】
什么是测量
心理测量拥有很长的历史,开始于中国古代。佛朗西斯·高尔顿爵士对此有许多重要的贡献。
一个有用的评价工具一定是可信的、有效的和标准化的。可信的测量给出一致的结果;有效的测量可以测定设计测验时要测的特质。
标准化测验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施测 和计分。常模使一个人的 分数可以同与其年龄、性别和文化相当的人的平均分相比。
智力测量
早在20世纪初的法国,比奈就开始了传统的客观的智力测验。他根据心理年龄给出表示儿童现在的功能水平的得分。
在美国,特曼创制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使IQ概念盛行。
韦克斯勒设计了针对成人、儿童和学前儿童的特殊智力测验。
智力理论
IQ的心理测量分析提示,在IQ分数中存在一些基本的能力,如液态和晶态智力。
通过考察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机能和洞察力,现代理论所认为和测量的智力范围得到了非常大的扩展。
斯滕伯格区分了成分性、经验性和情境智力。
加德纳区分了8种智力,包括了传统的IQ测验及其他。近年的研究集中于情绪智力。
智力的政治
几乎从一开始,智力测验就开始了对有色人种的负性评价。
由于IQ的高度遗传性,一些研究者将一些种族和文化群体的低分数归因于天性的低等。
环境的不利和刻板印象威胁似乎可以解释一些人群的低分状况。研究表明,组间差异受环境干预的影响。
创造力
创造力通常采用发散思维的测验测定。
有特殊创造力的人善于冒险、做准备,并有很高的动机。
疯狂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证实。
测量与社会
尽管经常被用于预测和作为当前操作的指标,但测验不应该用于限制个体发展和改变的机会。
当测量的结果将影响个体的生活时,测量技术对个体和测量目的而言,必须可信和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