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见一个烂掉的苹果,可能从另一个方向看它却是完美的,反之亦是;我们常常面对着孩子指手画脚,可能有时候也需要变成一个孩子去看看自己;课堂上的种种意外,可能并不是意外,而是一个个充满惊喜的盲盒;我们想要的教育是科科得优,可是教育怎么又会是完美的,它可能慢,也可能是遗憾。
他是天然,那个真的纯天然的男孩。
上课,从不会好好坐着,要么拿出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摆弄,要么在书上写写画画奇奇怪怪的玩意儿,在他的世界,仿佛没有秩序这一说,老师的口令和提醒就像是一只蚊子在他周围飞了一圈又走了。一年级初入小学的他不知道给老师们带来了多少惊喜,每节课都像是开盲盒。不过有一天我也开到了他的盲盒,看起来东倒西歪的他,不仅没有翻开书,甚至桌子上摆的还是其他书。我自知如果我继续不痒不痛的提醒,对他而言是无效的,还会增加我们之间的隔阂。我真的没有放弃他,我怎敢放弃他,只是无奈能力有限的我还没有找到和他相处的方式,我只能在他愿意靠近的时候紧紧抓住机会。数学课上,他举起了手,大概是听到了他感兴趣的问题,我当然要请他说了,他说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平日里经常来告状的其他孩子都忍不住给他送去了巴巴掌,这样的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以为他会改变了,但我错了。我的错不在我的预想没有实现,而在我最初的目标就错了,所以我总是在偏离本真的路上磕磕绊绊。相处两年多,其实我已经发现了他的很多优点,甚至某个优点放在全班都难找到可以与他比较的同学,虽然在和谐这一维度上,他真的从来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可是,他依然在班集体里成长了,要说一个人的成长就一定是各方面都和时间正相关吗?不一定,我不应该用一个接近于教条主义下的模版去限定他的成长,允许他的各种可能发生,即使超出我的掌控能力。
他的纯天然可以保留,因为那是他的可能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