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赵武灵王击退5国军队,您说他厉害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武灵王是赵国最有作为的君主,为了国家的强大,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表现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赵武灵王通过军事变革,对内加强了王权,赵军战斗力猛增;对外消灭中山国,击溃林胡、楼烦二族,占据大片领土,使赵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
赵武灵王刚继位时,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肃侯去世,赵国的重担就落在年轻的赵武灵王身上,此时他年仅15岁。魏、楚、秦、燕、齐五国,以吊丧的名义,纷纷派使者赶赴赵国。真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体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礼尚往来。但是最关键的是,每个使者身后都跟着几万军队。这里就不能不看到这五国使者均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呀!显然,这五国都看到赵国新老交替,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打着吊唁的名义,实际上准备乘机侵吞赵国领土。您看是不是很玄呢?
这件事情对于一个刚刚即位新君赵武灵王来说,这然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于处置尤其关键,如果处置不好,轻则丢城失地,重则国败家破。那么这位15岁的小君主能不能处理好这件事呢?答案是肯定的,结果在这场危机中,赵武灵王临危不乱,发挥了能力,轻松化解了五国军队的威胁。赵武灵王具体是怎样做到的?我们不放接着往下看。
第一,下令全国戒严。这就比较好地限制了五国间谍在赵国可能造成的破坏行为。在四大重镇的代郡、太原郡、上党郡、邯郸郡全部统一实行实行军事管制,并且从全国范围大量地调集人力物力,随时准备战斗。这就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二,促成赵、韩、宋三国结盟。派使者携重金出使韩宋二国,游说韩、宋与赵结盟,形成有力的战略态势。从地理位置和地图地形上看,结盟的三国成品字形结构,互为犄角,互相倚重。结盟的成功反过来又对魏、楚、秦、齐四国形成威胁,使他们同样处于多方受敌的被动态势,如此局面就使得他们不港轻举妄动、草率发动战争。
第三,贿赂三国王袭扰楚燕后方。派出使者重金贿赂越王、楼烦王和中山王,让他们排除军队袭扰在楚燕后方袭扰。这样的部署虽然不会对楚燕二国实质上造成多大的威胁,但是一定会牵制楚国和燕国的行动,使其始终有所顾忌,而不能全力以赴地攻打赵国,从而减轻了赵国的压力。
第四,明示昭告天下,使者吊丧不带一兵一卒。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痛斥这五国的不轨行径,属乘人之危,失信于天下。同时发出严正声明,允许各国使者进入邯郸吊丧,但是五国军队一律不准进入赵国境内。这样的声明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化解了一场危机。
五国使者进入赵国后,他们看到的是赵国全国皆兵、全民皆兵。四处都是兵士,人人都拿着刀枪,知道自己五国怕是捡不到什么便宜。五国之间也是利益驱使,相互之间也有嫌隙,渐渐地打消了偷袭赵国的念头,不约而同地纷纷退兵回国,少年君主赵武灵王一举成名,不失为一个有为的明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